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運宰禁令解除 防疫挑戰正開始

中央廣播電台/陳林幸虹 2017.03.02 00:00
為防堵首次在台灣爆發的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台灣政府實施有史以來最長運宰禁令措施,7天禁令如期解除,但當市場恢復機制,移動管制解除,病毒的散播將更具風險,防疫挑戰也才正要開始。根據農委會的預估,針對H5N6的防疫是否成功,得要觀察到5月底。

◎學者:國內留鳥仍有H5N6病毒

家禽禁運、禁宰令解除首日,24日就傳出確診2個H5N6新案例。根據農委會至3月1日的統計,總計今年迄今,台灣禽場確診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例包括H5N2、H5N6以及H5N8共61場,已完成撲殺家禽超過44萬隻。至於具禽傳人風險的H5N6,在24日禁運宰令解除後第一天,再增加2場外,都沒有新增個案,一直維持確診禽場共11場。

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目前在台灣的留鳥體內一定仍有H5N6病毒,但國內飼養500隻以下的禽場不用登記,是防疫漏洞,建議農委會推動各縣市就地屠宰,病毒才不會隨著運送到處散布。

◎學者建議 農委會防疫要有分區概念

台灣大學獸醫系名譽教授賴秀穗指出,要清除一個病毒並不容易,像是連肉眼可以看到的外來種入侵植物「小花蔓澤蘭」,至今都無法清除。他也斷言,目前看來禽場間的疫情已經控制,但病毒可能還留在某些野鳥或是未發病的家禽身上。賴秀穗說:『(原音)禽場的H5N6應該是差不多了,可能已經控制了或是沒有了,但是有些鴨子感染,沒有發病,但是禽場裏面H5N6沒有,不代表病毒沒有在台灣,可能還在野鳥或是留鳥裏面,也可能感染一些家禽,像一些鴨子,它可能不發病,今天如果我們把禽場的H5N6控制,不代表病毒已離開台灣,所以監測也就非常重要,以及對於禽場的教育很重要。』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教授金傳春指出,以目前台灣國內有些縣市同時存在H5N6、H5N2,不同型的禽流感病毒如果同時存在,基因很容易重組,且有些縣市同時存在H5N6、H5N2,又分別感染不同禽類,這些都是高風險區,農委會在防疫上,應該要有分區的概念。金傳春說:『(原音)如果H5N6在某個地區已經有比較多種種類,H5N2也比較多,這要比較謹慎,我們也清楚,如果是小農養得很少,就很難偵測。』

◎禁令措施防疫奏效? 農委會:要觀察至5月底

面對在台灣首次出現的H5N6高病原禽流感疫情,農政單位在第一時間施鐵腕,祭出家禽禁運宰令,但禁令措施是否奏效,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表示,得要觀察至5月底。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進一步指出,由於每年的3至4月,候鳥會北返,北返以後台灣國內家禽帶毒的狀況就會消失,至於排出來的病毒,大概會維持3至4個星期,所以待環境中的病毒都死掉,且都沒有再傳出案例,才可以說台灣對H5N6的防疫成功。黃金城說:『(原音)譬如野鴨,如果帶有病毒,北返環境就沒有了,我們知道目前就是鴨帶有病毒,沒有症狀,所以大概3至4月等他們北返,環境裏面的病毒已經死掉了,才可以說確定是已經控制得差不多了。』

2015年台灣爆發禽流感,當時撲殺超過千場、500多萬隻家禽,禽流感疫防確實不能大意。儘管行政院長林全對於農委會和相關部會,在這一波禽流感防疫給予嘉許,但也強調3月份天氣寒冷,仍屬禽流感好發時間,他也進一步指示農委會與衛福部著手研議成立「國家專責流感防控中心」,進行流行病學研究與疾病防制管控標準作業的研訂,將禽流感當作常態性的防疫作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