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自覺活得開心 英研究:死亡風險少2成

中央社/ 2017.02.23 00:00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3日電)活得開心真的能長壽,董氏基金會引述「英國醫學期刊」最新研究指出,經常對生活感到愉悅者,比起不愉悅者,死亡風險少2成4。

該研究針對9365名50歲以上民眾,2002到2006年間進行每2年1次的問卷調查,問卷題目包括「我享受我做的事」、「我享受陪伴他人」、「回頭看看我的人生,整體來說是開心的」、「我近來感到活力充沛」等,以了解受訪者的生活愉悅度。

研究團隊持續追蹤至2013年,期間1310人死亡,結果顯示,3次問卷中都認為自己生活愉悅的受訪者,比起3次問卷都自認不愉悅者,死亡風險減少24%。

很多人都知道快樂的人比較長壽,但是什麼樣的快樂才有益身心健康?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家興認為,真正有益於健康和長壽的快樂,應該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而不是考取好學校、職場位階晉升等費盡千辛萬苦才得到的快樂。

林家興指出,健康者比較會從事讓自己愉悅的活動,自然心情和感受可以維持在比較好的狀態,相反的,憂鬱的人較少從事讓自己愉悅的活動,甚至比較容易從事讓自己沮喪和不開心的活動。

他建議,心情長期不好的人應多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像是為自己泡一杯喜歡的茶或咖啡、製作一個祝福朋友的小蛋糕或小卡片、晨間的散步或午後的小睡,久而久之心情就會一點點地好起來。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享受或者愉悅,常常是很主觀的,同時也有延續性,建議民眾可以想想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會讓自己感到愉悅,並且增加做這件事的頻率。

她鼓勵長者,應多從事自己容易達成且會感到愉悅的事情,像是打電話給獨自生活的老朋友,或是擔任社區短時間、沒有太多負擔的志工,增加被需要的感覺外,也增加與鄰居的熟悉及互動感,另外隨著年齡訂定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完成後給予一些小獎勵,像是平常不能吃卻很想吃的東西,就讓自己淺嚐一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