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面對男女性別認同、性傾向 臨床心理師這樣說…

華人健康網/文/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羅一哲提供 2017.02.05 00:00

你曾想過嗎?一個人是怎麼認同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呢?所謂「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指的是一個人內心對於自己是個男性、女性、或是未定(nonconforming)性別的真實態度與感受,對某些人而言,性別認同即等於「生理性別」(Sex),但性別認同其實也會受到社會文化的塑造與影響,例如「我是男生/女生,所以我應該/不應該玩洋娃娃/機器人,我該勇敢獨立或體貼順從」。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當代精神醫學與心理研究已指出,性別認同具有彈性變動的特質,如果自身性別認同及生理性別不一致,可能會帶來不協調的負向感受,2013年出版的精神診斷與統計系統第5版,已將上述情況由「性別認同障礙」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改稱為「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一來反映當代實證醫學已不再將自我性別認同的差異視為一種疾病,而是近似多元光譜的延展,二來也強調除了生理性別之外,心理社會層面對於一個人性別認同的影響。

除了性別認同,你可曾想過一個人是怎麼認同自己喜歡男生或女生呢?所謂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指的是一個人在親密情感與情慾層面被不同性別吸引的認同感,當代精神醫學研究也指出,一個人可能單獨或同時被異性、同性所吸引,這與基因、荷爾蒙、成長發展與社會文化等先天後天交互影響有關。自1975年起,精神醫學及心理學界已不再將同性戀傾向視為一種疾病,而是關注如何減少異性戀、同性戀與雙性戀等不同群體面臨的身心壓力,還有如何提升不同群體的生活福祉與幸福感。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在上述性別認同及性傾向的自我探索歷程,每個人都可能受到家庭、學校、同儕,以及不同社會文化的回饋、影響、支持與挑戰,當一個人的性別認同與性傾向與所處社會群體的價值體系有所歧異,就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偏見甚至攻擊責難;在社會層面,上述偏見形塑的刻板印象,可能導致個體受到差別待遇,在個人層面,則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正向情緒與幸福感。

心理分析學派宗師佛洛伊德(Freud,1856~1939)曾說過:「愛與成就感即為圓滿生命的要素」(Love and work. Work and love. That's all there is),儘管性取向、性別認同如光譜一般大不相同,但對於追求安全感、親密關係、成就肯定的需求是大多數人共同的夢想藍圖;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生命的高低起伏、每段關係中的甜蜜、感動、別離與哀愁,都牽動著每個人的喜怒哀樂,人與人之間拋棄成見,真正認識且尊重彼此真實的樣貌後,彼此給予的溫暖關懷與支持陪伴,是人生旅途中最難能可貴的禮物;爬梳彼此生命故事的紋理,我們會發現,每個人在性別認同與性取向的光譜中處在不同位置,或許看似遙遠,但從生命的旅程來看,其實皆是如此相似、如此靠近。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5/5105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