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大學生走進嵩山 體驗食農教育

中央社/ 2017.01.20 00:00
大學生走進嵩山 體驗食農教育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70120 16:22:19)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的志工團隊,籌辦「食農教育,一脈相橙」的活動,並帶著系上的學生們,來到了石門嵩山社區,進行農民文化體驗。教育意義在於體驗者間的互動、技術的傳承,學習農作精神,體會農民辛勞。

食農這兩個字,在這場活動中扮演的角色為可食地景。選用食用作物金針花,以取代純觀賞性植栽,善用植物維持土壤的穩地度之特性,創造兼顧環境機能、空間美學與糧食供應等功能,且注重地景營造的規劃,使環境利用具有綠化及美化的效果,進而幫助產業推動、生態復育、增加社群間溝通交流的機會及取得知識。

學生們對於農業文化有著極大的新鮮感,除草、鬆土、挖洞及種植金針花一手包辦,體驗過程中揮灑的汗水,很真誠且實在,也真正理解辛苦所在。體驗不再只是體驗,以等高線種植,不破壞地形的栽種方式,加上當地灌溉用水,是引溪水到田間,再流回溪水,帶出水源相輔相成,也隱含了對環境的尊重,食物取得不易,需更加珍惜。

身為志工團隊的張仕珍同學即提到:可食地景是一個友善環境之方法,透過與嵩山社區發展協會陳國志總幹事交談後得知:以前金針花是一種持土植物,用來維持土壤的穩地度,但也是一種經濟作物,常常被拿來當作食材使用,或者經過乾燥後販賣給消費者,增加農民經濟來源。後來農民發現金針花開花,一整片的花海,具有獨特的魅力,也可以作為觀賞的用途,加上休閒農業的發展,使金針花的價值提升。古代稱金針花為萱草,也是象徵著媽媽無私的愛。

訊息來源:真理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07884.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