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愛犬安樂死 「病態性哀慟」恐致心理危機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新聞部 2017.01.12 00:00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寵物是玩伴、是朋友,更有人把寵物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陪伴的力量能夠填補空虛、讓心靈得到滿足,根據行政院農委會2015年最新統計,全台家犬貓數量高達230萬隻,也就是平均每10個台灣民眾,就擁有一隻愛犬或愛貓。

寵物突然死亡觸發飼主心理危機

寵物的角色對於某些飼主而言相當於家人的關係,當寵物與飼主的親密關係及依賴性越來越高時,寵物的突然死亡可能觸發飼主的心理狀態不穩,過度哀働恐造成飼主自殺或心理危機。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他曾收治一名年約35歲的男性患者,將飼養多年卻不慎出車禍的柴犬安樂死,事後男子常無故情緒低落、不自主哭泣,也不願意出門,並出現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狀,甚至有試圖自殺的意念,症狀持續長達3個月,整個人暴瘦10公斤、神情憔悴不堪,被家人帶來求診,經確診為「病態性哀慟」(Pathological grief)合併發生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壓力指數如親密家族成員、配偶死亡

楊聰財醫師解釋,愛寵過世的變動事件對飼主所造成的壓力等級,如同親密家族成員或配偶死亡,一般哀慟反應只要在身邊親友傾聽陪伴、同理支持下,正向面對事實後,大多都能順利度過,但若合併患有PTSD的患者,通常會逃避與創傷有關的刺激,阻礙了哀慟中哀悼過程的進行,無法適應失落後的新環境而使身心失調。

學習走出失落愛寵悲痛 哀慟反應若病態需儘早求助

楊聰財醫師提醒,摯愛家人的寵物過世,學習調適失落情緒也是現代飼主一大重要課題,適當的哀慟反應有助於生者重整與死者的關係,發展出新的角色和自我概念後,能順利從傷痛中走出面對新人生。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