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灣現代化之父--劉銘傳(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大成報/ 2017.01.09 00:00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當時的福建省巡撫劉銘傳於是年7月15日受命辦理台灣防務﹔1885年台灣建省,劉銘傳受命擔任首任台灣省巡撫,他治台六年,功業彪炳,許多現代化的建設都是在他領台六年任內完成,雖然這些治績比後來的後騰新平相差甚多,甚至比台灣唯一的省長宋楚瑜還略遜一籌,但因他是最早開發台灣現代化建設的省政首長,因此被尊稱為「台灣現代化之父」亦為實至名歸的。

清道光16年(1836年)9月7日,劉銘傳出生於安徽合肥西鄉(現在的肥西縣銘傳鄉),光緒22年(1896年、日本治台第二年)1月12日仙逝,享年59歲。

劉銘傳小時候非常窮苦,所以他也在地方上混小流氓,還落入江湖做強盜,還一度想加入太平天國搞革命,後來他回到家鄉組織壯丁當團練長官,他招募的兵勇組成「銘字營」,1854年(咸豐4年),李鴻章創建淮軍,劉銘傳率領他的「銘字營」加入淮軍的行列,從此強盜變成官兵,劉銘傳開始展開他殺敵保鄉衛民的軍旅生涯,同治元年,滿清政府產生一位慈禧太后,劉銘傳也開始大顯軍威,他被李鴻章派到上海壓制太平天國阻止洪秀全繼續北竄﹔同治4年又在曾國藩、李鴻章領軍下成功壓制「捻匪」,劉銘傳也因戰功彪炳而被朝廷派任為直隸提督,這是他擔任朝廷命官之始,也算是當時有頭有臉的方面大員了。

劉銘傳從強盜變成官兵又搖身一變為京畿周邊的方面大員,他沒有讀什麼書,雖在曾國藩、李鴻章麾下卻和曾國藩的湘軍及李鴻章的淮軍將帥等讀書之輩格格不入,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將帥背太多的古文「之乎也者」頭腦都已僵硬,無法吸收西學新知,連國父孫中山先生向李鴻章(時任總理大臣)上萬言書時,李鴻章也無法接受,他輕聲的告訴孫文說﹕「你這是犯了殺頭罪的,我不殺你,你趕快走吧!」不過他的徒弟劉銘傳的思想觀念比較開通,他對許多西洋事物、器物都很有興趣也較能接受﹔光緒6年,慈禧太后批准興建台北城那一年,劉銘傳也上呈朝廷在上海興建鐵路,惜未蒙清廷採納,後來劉銘傳把這套構思拿到台灣實施,從基隆到新竹興建大中華地區第一條鐵路,可見劉銘傳創新的思想觀念獨「新」大清帝國。

1884年劉銘傳奉旨興辦台灣防務時,他即提出台灣防務與現代化開發必須同步進行,他提出治台的四大政策﹕防備、練兵、清賦、理蕃。為了防禦法國遠東艦隊的攻勢,他一到台灣就加強基隆、淡水、安平的防備,聘請法國人的死對頭德國人巴翁士擔任炮兵顧問專責訓練炮兵,並從國外購買新式大炮加強火力,並在台北設置「全台營務處」聘請德國人貝克爾和英國人馬體孫擔任顧問,從新實施修定後的保甲制度﹔這些加強防備工作使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數度兵臨基隆港卻都因堅固的防禦工事而難以得逞,最後吃了劉銘傳的敗仗而退回安南(現在的越南);為了練兵掌握兵源,劉銘傳在台灣做了一次人口普查結果全台人口總數2.545.731人,總戶數507.505戶,從這些政策可知當年當過強盜的劉銘傳不是頭腦簡單四支發達的盜匪,而是有智慧有策略的匪黨,難怪變成官兵以後對付太平軍、捻匪、法國大兵都所向披靡、攻無不克,讓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將軍最後祗好「孤獨的拔錨離開」。

劉銘傳沒有讀多少書,他擔任最高的官職就是福建省及台灣省的巡撫(相當於省長),而且是台灣省第一任巡撫(宋楚瑜是第一任省長也是空前絕後的省長),他懷抱大志,自許要把台灣建設成全中國的模範省,這和早期絕大多數的國民黨籍省議員候選人都在政見上加列一條「建設台灣省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一樣,不同的是這些省議員候選人不管是當選的或是落選的都是吹牛的,而劉銘傳真的做到了,他做到「以台灣一偶之設施而成為全國之模範﹔以一島之建設基礎,增益國家之富強」,真的,若無劉銘傳把台灣建設成中國第一和後騰新平把台灣建設成日本第二(其實比當時中國各省還是遙遙領先的),日本不可能以台灣做為南進指揮所,蔣介石也不可能有「轉進」台灣的機會﹔也就不可能有李登輝講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結論了,飲水思源這些都要感激劉銘傳和後騰新平大力建設台灣之功了。

1885年清法戰爭議和,法國贏得安南宗主國地位退出台灣海峽勢力範圍,台灣正式變成大清帝國一省,清廷派劉銘傳擔任首任巡撫,劉銘傳也開始展開治理台灣的宏偉抱負﹔他在大科崁(今桃園縣大溪鎮)設立「撫墾總局」,在這之前的二百年間,大清帝國把山地人視為化外之民,不承認為大清子民,劉銘傳改變二百年來的政策,將山地人視為大清國人,他在台北開設「番學堂」,教育山地人講北京話、閩南話(當時台灣最通用的語言),還送他們衣服食物,教導他們生活禮儀、農耕技術,讓山地人解除對平地人的畏懼與敵意,創造出平山和平共處的環境。

劉銘傳出身淮軍,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他的老板、太上老板,還有清廷內有醇親王奕匡不時從北京送來關愛的眼神,所謂朝廷有人好做官,有了親王與總理大臣的鼎力支持,這對想在台灣大展鴻圖的劉銘傳來講有如如魚得水﹔首先他把上海沒做成的鐵路弄到台灣做,1887年全中國第一條鐵路開始動工,他原規劃從基隆建到台南,以台北大稻埕為中心,1891年從台北到基隆段開始通車,全中國第一部火車頭(機關車)騰雲一號開始服役,這部騰雲一號原來是要負責上海到吳淞間的勤務的,因為上海人反對祗好漂洋過海到台灣服務台灣人民,經歷滿清政府、日本總督府到「中華民國在台灣」政府,如今騰雲一號已退休被供奉在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安享餘年,享受國寶級的禮遇與榮耀,也嬴得台灣人民世世代代的尊敬。台北到基隆段全長32公里,後來再營建至新竹段期中劉銘傳告老還鄉,接任的邵友濂巡撫就不繼續往南建造下去,所以台灣第一期鐵路祗建造到新竹﹔後來才由日本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相當於秘書長,當時總督兒玉源太郎兼日本陸軍大臣、關東軍參謀長,大部份在日本及滿州國上班,很少在台灣)後騰新平營建到高雄後再延長到屏東縣枋寮鄉。

台北到基隆段鐵路建設要特別一提的是全中國第一座鐵路隧道「獅球嶺隧道」,全長573公尺,這也是當時大清帝國最艱鉅的工程,比詹天佑在張家口建鐵路隧道還早30年,吾人一直大力歌頌詹天佑對中國鐵道工程的偉大卓越貢獻,也勿忘了還有早他一個世代的劉銘傳營建一座全中國最高難度的獅球嶺隧道﹔這是對本土文化最起碼的尊敬,也是對中華文化最簡單的理解。

1886年六月劉銘傳成立「商務局」(就是後來的招商局),增購八艘新輪船航行於澎湖、香港、西貢(現在的胡志明市)、新加坡、上海等國內外各大城市,不但促進旅客往來便利,也使台灣對外貿易更加發展,方便茶葉、樟腦、水果、蔗糖、稻米之輸出。劉銘傳從北京到福建到台灣,他就有國際化的眼光把台灣當「海洋國家」在治理,他購買新式輪船與國內外各大國際港口通商連線,讓台灣浮現出國際視野平台,這種國際化視野顯然比蔣介石躲在台灣偏安海隅孤島高明太多了,如果蔣介石有劉銘傳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的國際化視野,暸解台灣「海洋國家」的特性,台灣今日的海洋概念產業可能比日本、荷蘭、挪威都強﹔可惜蔣介石蔣經國把台灣當大陸國家治理,蔣家父子祗好一敗塗地陷入絕境,終身無法反攻大陸自取其辱。

劉銘傳治台的另一偉大交通建設是把西洋最現代化的科技「電報」引進台灣,1886年他成立「電報總局」,委託怡和洋行承建滬尾到福州、基隆經滬尾、台北、台南、安平到澎湖的電報線,縮短台灣各大城市與大陸間的溝通距離,加速台灣與大陸的資訊傳遞,當然這條傳遞熱線在蔣介石逃到台灣亡命時也中斷了,大陸逃台的二百多萬軍民也祗好和故鄉親友音信乖隔近四十年,多麼可憐可悲啊!

為了讓電報業務大眾化、普及化,1886年,劉銘傳在台北市大稻埕建昌街設電報學堂,教育、培養電報專業人才。

1888年劉銘傳在台北縣新店市龜山設立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廠,台灣開始使用電力,1889年台北市也開始有電燈照明,距離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發明電燈在美國成立「電力網」(1882年成立)不到十年,可見劉銘傳治台現代化的高效率速度。

也是1888年,劉銘傳在台灣開辦郵政事業成立「台灣郵政總局」,並在台灣各地設郵站(郵局),為台灣開啟另一種大眾交通事業,比北京於1896年3月20日成立「大清郵政官局」還早8年,一個康熙皇帝當年想放棄的海隅孤島被劉銘傳治理成大清帝國的模範省。

為了支應龐大的建設經費,劉銘傳成立「官銀局」,每年造銀幣數十萬兩,這是台灣有史以來首次自造銀幣銀元自行發行流通貨幣。他還清除滿清治台200多年積弊,一到台灣即上疏朝廷「奏請丈量台灣田畝清查賦課摺」,1887年5月8日朝廷諭准實施﹔6月劉銘傳告示民眾「清丈章程」,可惜這套嘉惠全民的制度卻引起土豪劣紳群起反抗,污蔑流言四起,致令良政無法施行,台灣大多數土地還是掌控在大租戶、小租戶手中,大部份台灣人民還是當佃農遭受地主欺凌剝削、巧取豪奪,生產力無法大幅提高,財政收入無法大幅改善,最後頻臨破產,擔任六年台灣巡撫的劉銘傳不得不倖倖的離開台灣。

劉銘傳治台六年還大力推廣農業和興辦新式學堂,他鼓勵種植茶葉、棉花、桑葉、養蠶等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產品,不但改善人民生活,也賺取很多外匯,增加台灣出口總值﹔為了改善人力資源品質,1885年他在台北大稻埕六館街創設台灣第一間新式的「西學堂」,教育民眾英語、法語、數學、理化、地理、歷史、繪圖、測量等﹔比1898 年成立的北京大學之前身「京師大學堂」還早13年。如果北京大學是上承中國「太學」的正統,則劉銘傳興辦的「西學堂」便是台灣大學的道統,雖在日治時代一度中歇,後來由日本創設的台北帝國大學所庚續,至今絃歌不輟己近120年矣!劉銘傳和日本歷任總督在台所推展的西化政策,使台灣遙遙領先中國大陸各省,在亞太地區僅次於日本四島而已,這是台灣人民不可或忘的歷史文化資產。

劉銘傳治台六年多,在台灣的建設不僅是空前的而且很多是劃時代的,是緊追在歐美各國之後的﹔台灣從荷蘭的「大圓」時代到明鄭、東寧王國到滿清統治二百多年後獨立設省派劉銘傳擔任第一任巡撫,後又讓日本統治五十年,台灣的建設一直領先中國各省,在亞太地區僅次於日本﹔以台灣本土意識之立埸觀之,祗要對台灣建設有貢獻者,不管是荷蘭人、日本人、安徽人、中日混血兒,所有的台灣人都應給予肯定、給予永恆的紀念,對於發動台灣四百年來的最大屠殺案的蔣介石則應給予最嚴厲遣責暨歷史性永恆的批判,讓後世的政治人物永遠記住人民的眼光是雪亮的,歷史是一面清亮的鏡子,是非善惡都會在歷史的鏡中顯現出來﹔今年1月12日是劉銘傳逝世121週年紀念,吾人特撰本文用資紀念,也建議中央政府每年應有適當的紀念活動,用資表彰對台灣建設有卓越貢獻之人物,以彰顯政府賞善罰奸、崇德敬賢之良政也。(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