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維護區域的和平跟繁榮,我要再次重申,我們的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但是我們不會屈服於壓力,也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
明年的兩岸關係是不是可以峰迴路轉,將取決於我們的耐心和堅定的信念。另一方面,也將取決於北京當局如何看待兩岸關係的未來,是否也願意承擔起責任,以新的思維和做法,共同擘劃兩岸互動新模式,來回應兩岸人民及區域內所有成員,對和平發展的共同期待。」
這麼一段話在整篇的講稿中被編排在比較不重要的位置,但實際上最為外界關注,最根本的意涵主軸在於「將取決於我們的耐心和堅定的信念」這句話及其延伸。蔡的此段發言其實只需幾句話就能總結:「我為理性,錯在大陸,堅持到底,不動如山,未來好壞,在彼覺悟。」
雖然蔡在表達此態度與立場時的言語平淡溫和,但這話的內涵放在兩岸去年的事實發展脈絡中其實是非常強硬的,等於是要求大陸讓步到自己滿意的程度,否則,大家就這樣耗下去,我還有很多比這重要的事兒待辦。如果這種說法或態度有效,兩岸關係就不會是去年520以後迄今不斷加強繃緊的狀態了。可能在蔡主觀的戰略構思布局中,兩岸不是頭等重點,也就自然擺出一副安之若素的態度。
若是回顧大陸對蔡的態度,從「地動山搖」、「驚濤駭浪」、「和平發展之舟就會…徹底傾覆」,到520先肯定後給「一份未完成的答卷」的緩衝,再到周志懷11月30日的發言:「我們並不反對在『九二共識』之外,建立具有創造性的替代性共識,在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問題上,形成新的共同表述。」事實證明,大陸有所改變與放鬆,真正僵硬不變的是蔡總統。
再看蔡的一方,從競選時便開始不斷重申「溝通、不挑釁,也不會有意外」,但是,上台後,兩岸是非不斷發生,意外頻傳,最大的挑釁與意外莫過於「蔡川通話」,催生了一些不知是否將為日後之「非意外常態」的結果,中華民國邦交國開始被拔,「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原則」取代「一個中國原則」的頻率升高,大陸海空軍幾度繞台航行。不知蔡心裡是否有認知,這種航行也可以發展為挑釁,甚至可直接轉化成對台兩面夾擊的閃電突襲?
站在事理公正的角度而言,這種在對方有所調整,我方卻堅持不變,且有一定程度明顯的矛盾的情況下,是很難讓人感受到「善意」的,「蔡川通話」也透露出明顯拚力對抗的味道,則是不爭的事實。這在事態上反映了什麼本質?恐怕不是一方片面之辭可以扭轉國內外各方客觀評估的判斷的!
其實,當別人靈活有餘而自己卻是畫地自牢、死不變通的情況下,是不是該有警覺,自己根本已經落居很嚴重的下風了!這時才說「我們希望這不是北京當局政策性的抉擇」,是不是已經不打自招地承認了自己認知的麻木或顧左右而言他,論述未切入重點?事實上,北京當局向來利用明暗兩路的辦法打壓掏空台灣的實力,根本不是什麼秘密,這是他們長期的基本政策與做法,蔡此時竟發此言,真不知該讓人如何理解她的心理與思想狀態!這恐怕才是台灣方面最該擔心的事吧?蔡總統是不是應趕快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在自己的身上先安上一支定思神針吧?
從蔡總統年終記者會針對兩岸的談話來看,兩岸關係只是她想做的四件事中第三件的一個次要部分,重要性還落在鐵定受兩岸關係嚴重制約的「新南向」之後。這種對事情邏輯、優先性與重要性的安排究竟是否反映了事實基本面的現實?會造成什麼政治結果?在蔡心意已決的外在表現下,現在爭論無益,她也聽不進去的,只能耐心地等著看後續結果吧!如果情勢條件不變,相信初步結果顯現的時間不會太長!大家習慣以「冷和」描述去年520以來的兩岸關係狀態,2017年開局之後恐怕要轉變成「冷對抗」了。冷和時激情未起,進入冷對抗後,激情極可能蠢蠢欲動,冉冉升起,只欠槍砲火藥爆發之熱罷了!
面對大陸,台灣既弱且小,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近三十年的慣性不改,雙方實力的差距只會越來越擴大,最終結果究竟是對台灣有利還是不利,只要常識水平就能判斷。蔡總統身為執政者要坦誠面對台灣與自己的弱點,不論主觀上可以如何大聲地說「我們不會屈服於壓力」,但客觀上我們是有可能被自己的盲點所耽誤,最終被自己無法掌控的客觀「壓力」壓彎或折斷的。屆時,恐怕連選擇屈服的機會都沒有了,還侈談什麼「不得傷害臺灣的主權與安全,必須能確保臺灣自由、民主、開放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應該趁自己還有機會可以掌握或奪回一部份主導權時,務實務本、據實據理地出手,才是台灣的求生做活進而發展之道?
看來,2017年兩岸關係將充滿「壓力」,這股「壓力」將很可能會以「難以溝通、充滿挑釁、不再意外」的各種形式呈現。台灣人民真需要勇敢了,大家都需要一顆比太平時日更強的心臟!
【圖片為中評社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