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維生素D不足?來自陽光的維生素,醫師這樣解釋…

華人健康網/文/臺北學大學附設醫院 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吳岳霖 2017.01.01 00:00

維生素D是一群脂溶性的維生素,除了靠攝取食物而獲得之外,維生素D是少數人體可以自行合成再經由陽光中的紫外線B照射皮膚而產生,因此又有陽光維生素的稱呼。在過去醫學界認為,生活在陽光充足地區的人們不應該有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然而根據實際的調查卻發現,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遠比我們想像的多。在2006年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普查的調查中發現竟然有高達41.6%的美國人缺乏維生素D。而在另一個全球的營養調查研究發現,在南亞,中東這些被認為陽光充足的區域,維生素D缺乏的比例高於北美與歐洲這些被認為有更長的寒冬的地區。

這些結果興起了醫學界重新開始對於維生素D缺乏的重視,除了傳統上認為的維持血中鈣磷的平衡及骨骼健康外,新的研究顯示維生素D具有包括保護腎臟、保護心臟血管、免疫調節,預防癌症的功能等。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與許多疾病相關包括骨質疏鬆症、某些癌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疾病,不孕症,早產兒,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甚至至與總死亡率較高相關等。

因此維生素D缺乏與許多疾病息息相關,只可惜目前醫學界對於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標準目前尚無共識,整體而言,較多臨床醫師以20-30 ng/ml以下為缺乏,150 ng/ml 以上為有過量狀態。哪些人是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高危險群呢?研究顯示年長者,女性,過度肥胖,慢性腎臟病患者,極少陽光曝曬,骨質疏鬆症,長期住院患者,長期失能需住安養院患者,長期因腸道問題營養不良患者等。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而由於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因此不能過量,根據衛福部在民國100年公布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七版」,18至50歲成人每天為200IU,51歲以上為400IU,孕婦或哺乳者須再多200IU。

一般族群並不需特別接受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篩檢,但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高危險群則應接受篩檢,當檢測結果為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時則應給予補充。附帶一提的是母乳哺餵的嬰兒必須補充維生素D。嬰兒一方面要保護不受陽光紫外線的傷害,但是維生素D在母乳中的含量又不高,因此全母乳哺餵可能無法滿足嬰兒骨骼快速成長之所需。所以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全母乳哺餵的嬰兒每天應該給予400 IU的維生素D補充。

近幾年來,維生素D補充的研究越來越多,也有更多的證據支持在癌症、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及死亡率的降低等,但過猶不及,維生素D的補充應是個人化的考量,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相關風險益處後再進行補充。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50654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