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兒童的「臭乳呆/口齒不清」是因為舌繫帶太短所致,但這只適用在少數的孩童身上。其實,通常只要舌頭能夠前伸至牙齒中間,甚至伸到更外面,就不建議剪舌繫帶,因為在國語中,舌頭前伸幅度最多只需碰到牙齒後方,例如:ㄉㄊㄋㄌ。那造成發音不清楚(構音/音韻異常)的原因有哪些呢?
常見的原因包括:聽力問題、構音器官異常、動作協調困難、口腔肌肉張力較低、智能發展遲緩等。基於上述原因,有些兒童的唇、齒、舌等構音器官會有控制、協調上的困難,使語音在形塑過程中,使用了錯誤的構音部位,或是無法精準地控制氣流方向/壓力,導致構音異常。
另外,有些兒童則是在發展母語的音韻系統過程中,未能學會區辨部分語音之間的不同(例如:無法區辨ㄐ和ㄑ)、無法掌握字的音節結構(例如:省略ㄢㄣㄤㄥ的鼻音部分),而導致音韻異常。其中,構音是指發出某一語音的動作能力,音韻則是指大腦中的語音組織規則和語音辨識能力。有時,孩童會同時有構音和音韻異常。
一般孩童的語音發展歷程
孩童在成長過程中,會隨著認知、感官知覺和口腔動作控制的日漸成熟,習得各種語音的發音方式,然而這個過程是漸進的,且會因人而異,但一般的語音發展歷程如下:
3歲:可以發出韻母一ㄨㄩㄚㄛㄜㄝ等,以及聲母ㄅㄆㄇㄉㄊㄋㄌㄍㄎㄏ
4~5歲:可以發出ㄈㄐㄑㄒㄗㄘㄙ
6歲後:可以發出ㄓㄔㄕㄖ
一般而言,兒童大約5歲左右即可習得所有語音。不過,如果兒童在4歲整時還存有任何語音扭曲、發音不清楚的現象,即可接受構音評估,由語言治療師來建議是否需要做相關的構音治療。
常見的構音/音韻異常現象
在臨床上,常見的錯誤發音情形如下:
舌根音化:在發舌前音ㄉㄊ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時,舌頭應該要向前移動,但有些孩子會以舌頭向後縮的方式來取代,例如:ㄉ發成ㄍ及ㄊ發成ㄎ。
舌前音化:在發舌根音ㄍㄎ時,舌頭應該要向後縮,但有些孩子會以舌頭前伸的方式來取代,例如:ㄍ發成ㄉ及ㄎ發成ㄊ。
不送氣化:在發ㄆㄈㄊㄎㄏㄑㄒㄔㄕㄘㄙ音時,會有較強的氣流從口內流出,但有些孩子會有氣流太弱或是缺乏的現象,例如:ㄆ發成ㄅ及ㄊ發成ㄉ及ㄎ發成ㄍ及ㄑㄒ發成ㄐ等。
塞音化:在發擦音ㄈㄒㄕㄙ音時,需要有持續的氣流從口內的某個狹窄空間流出;而在發塞擦音ㄐㄑㄓㄔㄗㄘ音時,氣流會先在口內的某處受到阻礙後才又以摩擦音的形式被釋放出。但是若在發擦音、塞擦音的過程中,只出現氣流阻塞,卻沒有出現摩擦音的狀況,就可能導致ㄈ發成ㄅ或ㄆ及ㄐㄒㄓㄗㄕㄙ發成ㄉ及ㄑㄔㄘ發成ㄊ的現象。
塞擦音化:在發擦音ㄈㄒㄕㄙ音時,需要有持續的氣流從口內的某個狹窄空間流出,但若是持續的氣流遭到阻斷,就有可能會出現ㄒ發成ㄑ或ㄐ及ㄕ發成ㄔ或ㄓ及ㄙ發成ㄘ或ㄗ的現象。
擦音化:在發塞擦音ㄐㄑㄓㄔㄗㄘ音時,氣流會先在口內的某處受到阻礙後才又以摩擦音的形式被釋放出,但若是氣流在過程中不曾受到阻斷,就有可能會出現ㄑ發成ㄒ及ㄔ發成ㄕ及ㄘ發成ㄙ的現象。
聲隨韻母省略:在發ㄢㄤㄣㄥ音時,氣流會先經過口腔,最後到達鼻腔產生共鳴,但若缺乏鼻音,則有可能會出現ㄢㄤ發成ㄚ及ㄣㄥ發成類似ㄜ的現象。
複韻母簡化:在發ㄞㄠㄟㄡ音時,舌頭和嘴唇會從某一發音狀態漸變到另一個發音狀態(例如:ㄠ是由發ㄚ的口形漸變成ㄨ的口形),但在過程中若省略了任何一個發音狀態,則有可能會出現ㄞㄠ發成ㄚ及ㄟ發成ㄝ及ㄡ發成ㄛ的現象。
構音/音韻治療
理想的治療介入時間為4歲左右,因為兒童此時具有較成熟的認知、語言和行為能力,所以較能配合治療。通常,主要的治療步驟如下(以ㄊ發成ㄎ為例):
單音聽說練習:以具體、易懂的語詞來引導孩子發出目標音(例如:以「舌頭踢牙齒的聲音」來教ㄊ),然後練習仿說各種相關的單音(例如:ㄊㄚ及ㄊ一及ㄊㄨ)。
詞彙聽說練習:一般會先讓孩子練習聽辨目標音(ㄊ)和錯誤音(ㄎ)的不同,例如:治療師隨機說出褲子或兔子,然後問孩子「老師唸的是褲子還是兔子?」。待孩子比較能夠區辨後,就可開始練習說出含有目標音的相關詞彙,例如:兔子、太陽、海苔等。
短句聽說練習:練習說含有目標音的相關短句,例如:今天有太陽、我會騎腳踏車等。
類化練習:藉由聊天、看圖說故事、唸讀繪本等活動,來協助孩子將練習過的語音應用到日常對話、表達中。
預後及目標
語音矯正需要大量的重複練習,以改善孩子的整體說話清晰度,達到滿足溝通需求的最終目標,所以父母親需配合治療師的進度,在家陪孩子練習,但過程中要儘量維持愉快的氛圍,避免孩子對說話這件事產生不好的經驗。
不過要注意的是,語言發展遲緩、注意力維持不佳、聽力問題、智能遲緩、口腔器官構造異常等也會影響治療後的進步速度和成效,關於此部份可向醫師或治療師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