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1227 16:20:34)國立臺南大學「博雅教育講座」於今天邀請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王俊秀教授蒞臨演講,以「當學士袍遇到市鎮:大學的抓地力」為題,分享大學院校積極與當地社區(市鎮)互動,共生共榮的案例。
王教授是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土地利用、管理及設計博士,曾擔任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國立高雄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國立聯合大學代理副校長、校長以及輔仁大學講座教授暨全人教育課程中心主任等職務,現為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社會學研究所教授。
王教授首先向同學們解釋「市鎮與學士袍」(Town and Gown)的概念。他表示這個理念源自於早期英國劍橋大學學生經常與當地市民經常發生衝突械鬥,日後彼此逐漸改善關係,形成共生共榮的良好互動。該校還舉辦一系列「Town and Gown─800 Years」的主題演講活動,以紀念此段大學與社區彼此成長的歷史。再者,王教授也分享日本大學與社會互動的案例,例如:神戶大學雖然在阪神大地震深受災害,仍盡其所能地提供附近居民庇護所,還成立「大學足湯聯盟」,透過提供居民洗腳的服務,讓居民們能將心中的苦痛釋放。2011年日本發生311地震後,臺灣清大也加入「足湯行動」,師生利用虎尾的毛巾特產,發起「不認輸象運動」,提供日本災區居民手工製作「大象型毛巾」撫慰日本災民。
演講中,王教授也分享清大師生組織「竹蜻蜓工作隊」發起的公民參與活動,例如八八風災後,他們招募了近四百人進入佳冬、林邊協助救災;提供新竹動物園內的動物們具創意的玩具、吊床,提升牠們的生活品質,定期舉辦「清大竹蜻蜓綠市集」,提供附近農民販賣農作物平台,並設計畢業典禮的送禮花束以蔬果取代,兼具環保與祝福意涵。王教授認為:「工程使得城市巨大,但是只有文化才能使得城市偉大。」他和許多朋友、學生發起「竹掃把行動」,以落實其理想。他們曾發起搶救李克承醫師故居的活動,以「市民信託運動」強調「一人一元救古蹟」;也曾發起搶救清大北院活動,雖最終未獲成功,但從中獲得諸多歷史訊息。還陸續以戲劇、黑雨傘抗爭等形式,發起搶救內灣戲院、新竹東門護城河等活動。
演講最後,王教授引用文學家海明威名言:「如果你一生中曾經到過巴黎,如此的經驗就像一場可以帶著走的盛宴」,並將臺南譬喻為巴黎,鼓勵在場同學一起關懷臺南在地文化,與社區形成良好的互動,讓城市越來越美好。
訊息來源:國立台南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0658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