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導火線,是國民黨中央上週宣布黨主席改選時程,訂在明年2月20日舉辦,同時也宣布黃復興黨部黨代表與一般黨代表併選。此事引發中常委的不滿,並且串連缺席上週三的中常會,以流會為手段,讓黨中央不能通過四項黨職選舉時程及辦法。但不料黨中央卻在人數不足的情況下硬幹,強行宣布通過。
根據媒體報導,當天34名中常委僅8人簽到,但《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規定,連同主席、5位副主席、34位中常委共40人,開會法定人數要半數21人。結果洪秀柱先是說「等大家來開會,等到六點也要等」,之後國民黨中央又捨中常會議事規則的規定,改引用內政部《會議規範》的規定,宣稱「有14人請假」應該先扣除不算,再連代簽的人也算出席,硬拗說只有12人出席的會議合法、決議有效。
如果按照國民黨這種計算方式,未來只要副主席、中常委全部請假,主席一個人也可以開中常會。
雖然早期民進黨的權力結構有國民黨的影子,但近年來國民黨的狀況已經大不相同。國民黨沒有養黨員的傳統,馬英九時代將黨主席改為黨員直選、中常委改為黨代表直選之後,中央委員幾乎沒有任何實權,僅剩下參選中常委的消極資格的價值。連帶產生的效果是不僅是中央委員空洞化,也連帶的影響中常會的組成。
原本選一個中常委,可能只需要爭取幾十名中央委員的支持(中央委員總數為215),如今卻需要拉到將近400名黨代表的支持。所有中常委必須要更廣泛的拜票,經常到全省各地跟黨代表「搏感情」、送禮,不僅黨中央的掌控力減弱,也大幅拉高了具備政治實力者換票與當選的難度。
過去國民黨的中常委,經常可以看到企業界的大老、具有聲望的人士,在黨中央的配票下當選;但這些人不可能有這麼多時間跟黨代表互動,在制度改變之後,就連國民黨立委願意選中常委的也寥寥可數。今天很多國民黨中常委並不具備對應的政治實力,也缺乏政治實務的歷練。
這樣既不反映政治實力、與社會脈動連結也不深的弱勢中常會,對擔任總統的馬英九而言,可以減少黨內不必要的掣肘。但對大敗之後,想要再起的國民黨,就非常的不利。而國民黨似乎沒有任何人意識到中常會結構的影響,或是即便意識到了,也不想要改變。
國民黨主席爭奪戰雖然提前開打,但對這些中常委而言,只要制度不變,不管誰作黨主席,都是這些人選上中常委。他們真正反對的,並不是黨主席選舉時程提前到520,壓縮了郝龍斌或吳敦義等挑戰者準備的時間,而是黃復興黨代表與一般黨代表併選。
過去黃復興與一般黨部分開選黨代表的時代,一般黨代表大約需要150張黨員票才能當選,而黃復興需要的黨員票則約是300票。如果併選,黃復興的黨代表席次至少可以倍增。而根據國民黨的規定,年滿65歲的長者可以免繳黨費,讓黃復興在招募新進黨員、找回失聯黨員時,比一般黨部更有競爭力。
加上黃復興相對封閉,一般中常委根本打不進黃復興的系統,黃復興的配票能力又強,如果真按國民黨中央的規劃,黃復興在中常會的席次肯定不只倍增而已,也將對現任中常委產生嚴重的衝擊,勢必大幅增加當選的成本。國民黨的本意是希望將來在中常會中有更多的禁衛軍,卻意外引爆黨內的嚴重風暴。
「等到六點也要等」、橫柴入灶把事情鬧大,應該並非洪秀柱的本意,而是洪秀柱本能的反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又看到當年的那個「小辣椒」,那個當上立法院副院長之前,在立法院委員會跟民進黨拉扯不休、死不放手的那個洪秀柱,為了擊敗政治對手,一定堅持到底、絕不認輸的那個洪秀柱。
這其實也是洪秀柱當選國民黨主席以來,所有問題的癥結。洪秀柱從政一輩子,一直都在面對敵我矛盾,但幾乎沒有處理過內部矛盾,所以把內部矛盾當成敵我矛盾處理。
在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期間,沒有辦法配合黨籍立委候選人。在換柱之時,非要跟黨內勢力戰到最後一刻,雖千萬人吾往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黨主席選舉,明明幾乎穩贏,對黨內同志出手仍不留情。當選之後,跟立院黨團的情節,至今無法化解。面對明年的選舉,雖然贏面已經很大,但仍然覺得不夠,終致激怒原本置身事外的中常委。
一路走來,洪秀柱始終如一。這次的事件,雖然未必真能阻礙洪秀柱的連任路。但如果洪秀柱不能重新認知自己的責任和問題,即便能贏得國民黨主席選舉,也不可能真正「領導」國民黨。贏得越多、把對手打的越慘,只是加速國民黨的分裂、崩解而已。
【圖片為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