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灣6時代流行音樂回顧特展

民生@報/陳小凌 2016.12.26 00:00
【文/陳小凌】興建中的北部流行音樂中心今天進行暖身活動,在誠品信義展演廳推出「歌。時代與記憶」特展,為「流行音樂文化館常設展」的先期規劃構想的公開展示,

台北市文化局透過展示臺灣六個音樂時代的流行金曲、影像、難得的文物,帶出華人流行音樂的精彩故事,也期待透過這個展覽能激發更多的期許與討論。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基地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向陽路與忠孝東路7段交叉口東北側,介於南港三鐵共構車站與捷運昆陽站之間,占地約9公頃,將以「表演廳」、「流行音樂文化館」、「產業區」三棟建物來建構流行音樂的群聚機能,並以一層樓高的基座將主題建物與周遭都市空間及活動紋理融成一體。

市民大道將北流中心基地分隔成南、北兩區,位於北基地的「表演廳」為可容納5,000席中型規模的室內表演空間,未來會是台灣重要流行音樂的演出「聖殿」;位於南基地的「流行音樂文化館」是華人流行音樂發展脈絡與主題特展的故事館、「產業區」有3間Live House、音樂主題餐廳並搭配錄音室、練團室及後製設施,為培育年輕音樂人才最重要的產業搖籃。北流中心北基地、南基地已分別於102年6月與105年4月開工,主體建築預計於107年底完工,108年對外營運。

文化局自99年即已啟動北流中心的軟體計畫,進行流行音樂影音文化保存工作,目前已完成194組(202人)資深音樂人的訪談紀錄、26萬多首歌曲目錄資料庫,數位化3000多件流行音樂文物,逐步構築臺灣在華文流行音樂中的歷史論述。並以此基礎從104年起著手辦理流行音樂常設展的規劃,由文化社會學家詹偉雄及建築師莊熙平擔任策展人,參考美國西雅圖音樂體驗館、紐約搖滾音樂名人堂、美國爵士音樂博物館等,提出流行音樂文化館常設展先期規劃構想。

「流行音樂文化館」定位為從臺灣本土出發,以臺灣流行音樂作為展示主體,展開文

化交織發展的生活型態與文化優勢;策展人爬梳了臺灣流行音樂長達近百年的歷程,將其整理為六個時代包含:日治時期的摩登臺北(1930-1940)、經濟起飛群星閃亮(1955-1975)、民歌時代唱自己的歌(1975-1985)、吶喊與救贖中的產業蓬勃發展(1980-1990),多語言多類型的黃金歲月(1990-1999)、現場化與全球化的數位時代轉折(2000-迄今);展示規劃內容包含情境式影音體驗與物件展示方式。

「歌。時代與記憶」公開展示就是濃縮流行音樂文化館常設展先期規劃構想概念。展場第一單元由建築模型帶領觀眾先瞭解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的地理位置、三棟主題建築設計與功能任務。第二單元以時間為序看到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文物、聲音和影像,包括誕生於1932年第一首臺灣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周璇於電影「馬路天使」中演唱「天涯歌女」的影像、文夏主演「流浪劍王子」劇中的戲服與吉他、以及伍佰&China Blue「枉費青春」演唱會樂器、影像等。觀者欣賞文物同時可以對應牆面上整理的各年代大事記,從社會經濟、民生消費、載體流變等角度更加深入認識各時期的音樂生成脈胳與時代背景。

第三單元為Music In Time影音展示,輪流播放著六個時代所剪輯出的6支短片;短片內容裡有每個時代重要的新聞畫面、MV、廣告影像…,同時搭配著該時代經典的流行歌曲。期望促進公眾參與,讓觀者對於北流中心有未來的願景,激發更多的關注與討論,歡迎對流行音樂有興趣的您一起參與,在「歌。時代與記憶」展覽找到屬於自己的時代音樂展間與回憶,

圖說:台灣流行音樂歌手林沖和文夏現身展場。陳小凌/攝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