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1220 15:58:09)國立臺南大學「博雅教育講座」今天邀請野孩子肢體劇團姚尚德總監蒞臨演講,以「默劇出走,橫越單調的自身」為題,講述姚總監從出走探索默劇表演的意義回歸到自身家庭的心路歷程。
姚總監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後負笈前往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戲劇系就讀。曾獲選雲門流浪者計畫,並參與澳門第二屆曬書節入選作品─「血肉」、默劇出走及澳門城市藝穗節─「博物館」單人演出:也參加臺灣小角落環台創作計畫、默劇出走公益計畫、「跟著沙彌Moonwalk去」及「邂逅那道光」默劇演出等。
姚總監分享其踏上戲劇這條路的緣起,他從外文系畢業後到補習班教授英語,卻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這並非他所想要追求的人生,於是他毅然決定辭職。他前往法國留學一年,在留學期間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決定就讀戲劇系。日後他進入默劇學校,開始接觸默劇表演。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自身從小遭人揶揄的身材,竟也有獨特美感而產生自信。他在離開巴黎前夕的演出上,以裸體之姿現身,獲得觀眾感動並也更加自我肯定。
姚總監提及在臺北地下捷運站表演一隻人魚的經歷,表演了二十幾場,雖然只得到五千塊報酬,卻獲得寶貴的表演經驗。他也分享在環島演出時的諸多小故事。此外,姚總監在2011年參加雲門流浪者計畫,帶著默劇本遠赴中國各地表演。他刻意迴避觀光客群集的區域,而是採取貼近當地民眾的生活,從而觀察他們的反應後進行互動。姚總監表示,群眾的反應時而熱情,時而冷漠。他提及曾在杭州的清晨時分表演,遇到當地居民為他熱情伴奏,並在委婉柔美的音樂中,與觀眾共演一齣「白蛇傳」戲碼;他到四川成都時,因天氣炎熱而坦腹解熱,遂與居民即興表演「露肚互頂」,引來其他觀眾捧腹大笑。他在四川表演時,當地居民從一開始冷眼不屑,到後來竟敞開心房大笑,群眾的迴響成為他表演的動力。
接著,他介紹「野孩子藝術輔助計畫」的表演內容,這個計畫幫助廣西孤兒院的孩子們,透過默劇學會表達自己,展現笑容,且更有勇氣與陌生人接觸。他表示他的表演生涯原先完全無法得到父母的支持,讓他頗感失落,直到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父親仔細收藏他的活動剪報;且母親在臨終時對他的肯定,才讓他完全釋懷。
最後,姚總監鼓勵同學們凡事多嘗試,勇敢踏出第一步,將會拓展出全新視野。姚總監在表演創作道路上的堅持與熱情,是同學學習追求理想的榜樣。
訊息來源:國立台南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0621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