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一踩地就痛!肝腎不足,小心足底筋膜炎作怪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6.12.16 00:00

「腳」是人的第2顆心臟,但當走路「寸步難行」,一踩地就痛,就要小心可能是足底筋膜炎作祟。中醫師指出,冬天是足底筋膜炎好發季節,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治療應從補腎、活血化瘀著手,並配合針灸與穴位按摩,緩解病痛。

新北市恩主公醫院中醫內科部黃敬仁中醫師指出,足底筋膜炎患者常見足跟處到足內外踝的疼痛問題。門診常發現,會發生足底筋膜炎者,無論男女,不一定是久站,或需要長時間走路的人,有一些辦公室的白領族,也會罹患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 注意肝腎不足

由中醫的觀點,足底筋膜炎除因身體老化、外力或不良姿勢所引起,仍需注意「肝腎不足」的問題,從經絡的觀點來看,由於足底以腎經為主要經過的經絡,因此若腎氣虛衰,也會使足跟作痛。

臨床上,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多可見腎氣虛衰或氣滯血瘀兩型,也可能夾雜2種證型。治療上多以補腎藥物,如六味地黃丸加上牛膝、骨碎補,若疼痛嚴重者可加上乳香、沒藥、元胡,且須依照個別不同體質、症狀,再調整用藥。

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年高體衰及肝腎虛損造成筋骨退化、氣血虛衰,導致運動功能下降,因此足底筋膜炎與「腎氣不足、肝腎虧損」有關。黃敬仁中醫師強調,一旦足底筋膜炎發作,經醫師治療過後,應該作一些復健運動,強化足踝部的肌肉強度,可以預防足底筋膜炎再發,以下介紹3式足踝保健運動:

【足踝部復健運動】:

8段錦中的第8式「背後7顛百病消」,將雙腿併攏,手臂自然下垂。(圖片提供/恩主公醫院)

1.小腿伸展運動:簡單的說就是踮腳運動,做這項運動可以增加肌力以維持足弓穩定性,如8段錦中的第8式「背後7顛百病消」,將雙腿併攏,手臂自然下垂,接著將雙手平舉後向下按壓,雙手下壓的同時踮腳尖使雙足跟懸空,用前腳掌支撐身體,頭用力往上頂,稍停頓2至3秒後,將兩腳足跟自然下落著地,1上1下為1次,共做7下,可反覆做10次。

2.腳趾抓地運動:

腳趾抓地運動(如圖)需把握抓地時用力、貼地時放鬆「1緊1鬆」的原則。(圖片提供/恩主公醫院)

站著或坐著都可練習腳趾抓地,腳趾以足跟為支撐點,先小腿用力,然後慢慢把力量傳到10個腳趾,讓腳趾向腳心靠攏,向下及向後如同抓地的型態,此時足弓部位應該會弓起,與地面的空隙變大,維持動作約5至10秒鐘然後放鬆,抓地動作完成後,腳掌放輕鬆恢復原來貼地的狀態。需把握抓地時用力、貼地時放鬆「1緊1鬆」的原則,每次練習20次。

3.足內翻與外翻運動:

足內翻與外翻運動(如圖)只要勤加練習,這個動作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圖片提供/恩主公醫院)

這個運動坐姿會比較安全,動作時腳腳底同時向內踝尖翻轉,足大趾在腳掌翻轉後而慢慢向上翹起,維持動作約5至10秒鐘,慢慢放鬆回正;接著腳掌向外踝尖翻轉,足小趾向上翻轉,重覆上述步驟20次。

腳掌不常做這些動作,而且現代人走路都會穿鞋子,腳趾被鞋襪包覆慣了,突然叫它們動作,難免有些生澀,所以剛開始練習會遇到足趾無法向上翹的問題,只要勤加練習,這個動作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日常保健按摩】

在足底筋膜炎治療後、症狀輕微或是完全沒症狀的民眾,都可以進行以下保健:

湧泉穴(如圖)是腎經的井穴,有人稱之為長壽穴。(圖片提供/恩主公醫院)

1.按摩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足部第2.3趾與足跟連線的前1/3凹窩處,或是將足趾用力彎曲時的最凹處,湧泉穴是腎經的井穴,有人稱之為「長壽穴」。可在睡前將雙手掌搓熱後以手掌搓揉湧泉穴至溫熱感,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和安眠的效果。

小腿肚按摩(如圖),可幫助下肢淋巴迴流,疏通足太陽膀胱經絡。(圖片提供/恩主公醫院)

2.小腿肚按摩:在小腿肚輕擦乳液潤滑後,用雙手自足跟經承山穴向膝膕窩方向推,幫助下肢淋巴迴流,疏通足太陽膀胱經絡。切勿在足底局部盲目猛力來回按壓,以免造成局部腫脹,而使經絡阻滯更加嚴重。

足底筋膜炎引發足跟痛的患者,大約為40歲到90歲,在中年以後軟組織失去彈性,退化即可能發生。需要長期站立及行走的各行各業常常會發生「足根痛」,不過只要患者獲得適當的治療及休息,多一些耐心及時間和醫師合作,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絕大多數病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60/50405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