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12國光織影藝術 跨界生活想像

民生@報/陳小凌 2016.12.16 00:00
【文/陳小凌】串聯光影中的時空、色彩、感知與生活,藉由燈光技術所投射的光影,更形塑出工藝創作不同的情境。工藝中心臺北分館集結來自臺灣、韓國、希臘、義大利、以色列、北歐、英、美、法、荷12國28位藝術家與設計師,以光影作為靈感,呈現當代藝術、設計與工藝的創新表現。

「光織影藝術創作展」是在西方藝術史與設計史發展的脈絡下,抽取出我們對於「光影」探知的渴望,跳脫以材料分類或物件導向,以及「發光體」的刻板印象,在時空、色彩、感知與生活四個子題之下,以藝術與設計創作來探討光的跨界想像。

義大利光影藝術家法布吉歐.康納利(Fabrizio Corneli)以看似平凡無奇的方盒結構投射出手牽手的人形剪影,映射現實生活中微妙的人際關係;臺灣藝術家姚仲涵以6米面寬的大型燈管裝置作品《時光》,思考無形時間的流逝;作品獲2015年紅點設計榮譽提名的希臘設計師尤吉妮雅.安東尼奧(Eugenia Antoniou)的《彩虹之蝕》也在成功量產後選擇臺灣作為首站發表,以現代燈光科技挑戰自然界中的不可能現象,將日蝕與彩虹結合在一起,美麗的虹彩光暈,拓展了我們的視覺感官與想像。

瑞典設計師瑪琳.柏別克(Malin Bobeck)前衛地將光纖科技與布料織品結合,作品《液體光線》跨界應用,更可隨著人聲感應而產生光線變化,證明了光不只是讓我們「看見」事物,更延伸感知,化想像為創造。回歸日常中討論光影所營造的生活情調,邀請家居品牌「明日聚落」,呈現國際大師如維納‧潘頓(Verner Panton)、哈利‧科斯金(Harri Koskine)的經典燈具,以當代生活美學的角度打造「藝術 X 設計」的展中展。

在西方藝術史中,如何捕捉光影呈現於平面繪畫中,一直是藝術家不斷挑戰自我的命題,這些藝術作品拓展了我們的視覺感知世界。隨著工業革命與科技的大幅進步,20世紀初攝影藝術的發展更是將時光濃縮片幅之中。在二次大戰後的重建,藝術家們開始在空間中以燈光科技打造他們的烏托邦,燈具設計成為設計師們大展身手的領域之一。

展覽期間規劃3場系列講座,從自然啟發、燈光科技與生活情境營造等角度,由參展設計師與專家達人,分享光影應用,適合對設計、工藝、生活美學有興趣的民眾參與。另規劃4場手作課程,搭配節慶活動製作聖誕燈飾、藍曬印相,邀請親子一同以工藝與科學結合的光影樂器-特雷門琴手創課程,以及英國剪紙藝術家李柏天(Tim Budden)帶領民眾創作細緻的造型紙雕。展期至2017年03月19日。

圖說:義大利光影藝術家法布吉歐.康納利的剪影。工藝中心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