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國立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急性主動脈剝離病人喜獲重生

大成報/ 2016.12.15 00:00

【大成報記者張秦華/雲林縣報導】

最近季節轉換,天氣變化溫差大,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也就跟著增加,國立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成功搶救一名急性主動脈剝離的病人,經由急診、心臟科團隊通力合作,與時間賽跑,從死神手中救回病患,且術後病患復原良好,喜獲重生;院方於14日上午舉辦記者會慶祝病人重生。

活動由該院顧問林宏茂醫師主持,心臟外科游聖彬主任主講,外科部楊永健主任、急診醫學部王暉智主任列席,並邀請案主范先生出席分享從罹病至接受治療獲得重生的心路歷程。

主講人心臟外科游聖彬主任以臨床實例指出,四十多歲的范先生,某天晚上因突發性的胸痛並伴隨右下肢無力,被緊急送到國立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斗六院區急診。初步心電圖及抽血檢查排除了急性心肌梗塞。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為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醫師與病人詳細解釋討論後,立即為病人安排緊急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手術。術後病人恢復順利而平安出院。

提到胸痛,一般大眾最熟悉也最害怕被診斷的疾病是急性心肌梗塞。但同樣會有急性胸痛症狀的主動脈剝離,雖較不為人知, 但它的死亡率並不亞於心肌梗塞。所謂主動脈剝離,指的是因主動脈血管壁內層的破裂,使得血液流入血管壁中造成血管壁的分離。好發年紀為40至70歲,男性比例比女性高。若血管壁剝離的範圍有到升主動脈,稱為A型;反之則為B型。A型的主動脈剝離若不緊急手術,病人在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0%以上,因此快速且正確診斷是非常重要的。

典型主動脈剝離的症狀為突發性胸痛、背痛或腹痛。但有些病人會以非典型的症狀如昏倒、中風、四肢麻、無力或疼痛等等不同方式表現。對於上述的病人,診斷上就不是那麼容易,因此急診醫師的經驗和判斷就非常重要。對於有懷疑的病人,建議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確診。

A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以手術為主。雖然醫學日益進步,A型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的死亡率仍高達20%。B型主動脈剝離則以藥物治療觀察為主,除非有其他併發症才考慮手術。現今有覆蓋型主動脈支架,使得手術風險降低許多。

由本案例可知,從急診、心臟外科到重症照護團隊,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國立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強調,該院做為雲林地區急重症照護之後盾,將持續提升急重症醫療品質,守護雲嘉地區民眾的健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