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保護瀕危食蛇龜 林務局查獲捕龜陷阱

大成報/ 2016.12.09 00:00
【大成報記者何秀菁/南投報導】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人員近日在南投縣境內執行巡視任務時,發現林地中有不法人士放置誘捕龜類陷阱2個,當場進行排除,使食蛇龜免於生存危機。

食蛇龜為臺灣唯一全陸棲之原生龜類,為森林中重要的清道夫與種子傳播媒介,在近年濫捕走私下,野生數量已大幅度減少,食蛇龜繁衍速度慢,且幼龜死亡率相當高,現已列為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瀕危物種,若不即時保育,野生族群便有很大機率於不久後面臨滅絕的命運。

南投林區管理處李處長呼籲:「臺灣森林生態系孕育了食蛇龜適宜的生育環境,使相當稀少的陸棲龜類得以生長棲息,切莫為了一時的私利使得珍稀的食蛇龜族群消失滅絕,若私自獵捕或為其他利用已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依法可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南投林區管理處最後強調,食蛇龜保育需要大家的重視,拒絕非法買賣及持有、捕獵之行為,民眾若發現誘捕龜類陷阱,請立即向林務局通報(0800-057-930;0800-000-930),讓我們共同守護食蛇龜及其棲息環境。

【食蛇龜小字典】

食蛇龜 學名:Cuora flavomarginata

別名:黃緣閉殼龜、黃緣盒龜、蛇龜、山龜、呷蛇龜

保育等級:II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形態特徵:中型龜類,背甲長達19cm。背甲深褐色,形狀明顯隆起,盾板中央常有古銅色色塊,三道稜脊不明顯,中央一道呈斷續黃色。背甲緣盾下方和腹甲外緣呈淺黃色。頭部背側光滑無鱗,呈橄欖綠色,兩側為鮮黃色,眼後至頭部背側有一道暗色鑲邊的鮮黃條紋。腹甲呈深褐色或黑色。成體腹甲分成前後兩頁,遇驚嚇時頭、尾和四肢可縮入龜甲內,腹甲完全閉合,幼龜腹甲分頁不明顯。

生態習性:陸棲性,主要棲息地為靠近山區的森林底層及其邊緣環境。雜食性,主要以植物果實、蕈類、昆蟲和蚯蚓等無脊椎動物或大型動物的死屍為食。每年5-7月是產卵季,一般野生個體每窩的卵數約為1 -4個,通常可產1 -2窩,龜卵明顯比其他淡水龜種類大。

棲地分布:目前分布範圍仍廣,於臺灣本島低海拔靠近山區丘陵地有較大面積次生林環境仍偶可發現,尤其以臺灣北部、中部、恆春半島和花東一帶山區較為常見。少數棲地較隱密族群數量仍穩定,但大部分族群有下降的趨勢。

面臨問題:淺山地區過度開發破壞其棲息地,又因大陸地區食用風氣盛,造成極大獵捕壓力,嚴重威脅族群生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