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 「新港瑰寶-王河盛的文史歲月」新書發表會

中央社/ 2016.12.01 00:00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 「新港瑰寶-王河盛的文史歲月」新書發表會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1201 15:14:41)文化部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首度為地方文史工作者出版個人專集,「新港瑰寶-王河盛的文史歲月」將於4日上午十點在成功故事館舉辦新書發表會,王河盛老師將細說一生從事文史工作的甘苦談,展現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的精彩生命故事,會中並舉辦新書簽名會,故事館同時也展出「過去的新港.成功的未來」巡迴特展,歡迎民眾來一親在地文史的芳澤,並向一生懸命於在地文史工作的王河盛老師致敬。

「新港瑰寶-王河盛的文史歲月」一書的編者,同時也是臺東知名的文史工作者趙川明表示,從事鄉土文史研究是非常辛苦而寂寞的工作,研究成果即使為學者重視、引用,文史工作者也常享受不到應有的光芒。文史工作者常不被認為是文學家或歷史學者,政府機構甚少為文史工者出版個人專集,王河盛老師的專集若能出版,在臺東是首例,不僅是對文史工作者的肯定與鼓勵,更可推廣地方文史,讓更多人了解地方事。

王河盛老師自6歲隨家人自基隆移居臺東新港起,今年已屆87歲的王河盛,自1935年起,便開始與臺東成功這塊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自1944年至1994年,在長達半世紀、跨越日本治理及國民政府來臺兩個時代的公職生涯中,王老師累積了豐富的基層公務經驗。而戰後在重建阿美族族譜戶籍資料的過程中,具備日語能力並熟悉地方民情的王老師,不僅在探訪時建立起與當地阿美族人的深厚情誼,也由此開啟了他對地方文史書寫傳承的關懷熱情,日後成功鎮「阿美通」的名稱便因緣於此。

完成編寫阿美族族譜編撰計劃的隔年,在一場大病後退休的王老師,更深刻體悟到,應將自己所接觸且經歷過的成功鎮史料加以編寫傳承下去。退休後多方走動,更不辭辛勞北上至國家圖書館等地,蒐集自日本時代以來的相關史料。終於在2001年出版了《台東縣史人物傳》及《成功鎮志(政事篇)》(迄2004年,全套《成功鎮志》已出版完成)王老師不僅參與了2001年出版的《台東縣史人物傳》的纂修工作,更是《成功鎮志》的推手,纂修過程(1999-2004年)最具關鍵的靈魂人物。在蒐集史料編寫付梓的同時,王老師更透過應邀到各機關演講及解說訓練課程的機會,積極培育地方文史人才,也促成了「成功鎮愛鄉協會」在2008年的成立,衍生近年來十分活躍辦理各種地方人文展覽的「成功故事館」。已故的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曾以「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來勉勵所有在歷史及人文學科的耕耘者,現下看來,王老師書寫成功鎮歷史的過程,這兩句話便是最好的寫照。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表示,過去大方向的國族歷史書寫,隨著時代趨勢,近來已逐漸被個人生命故事給取代填補,那些帝王將相的豐功偉業固然可歌可泣,但在大時代中的個人最真切的生命故事,又何嘗不是歷史的一部分?去年紅極一時的《灣生回家》、本館刻正辦理的《歲月容顏-花東國民記憶庫》帶給大眾的感動,不就在於我們都在那個時代場域中,看見了近似於我們個人的情感剪影?然而,人人身上固然都是一個時代,卻也還需要說故事和寫故事的人。王河盛先生本身就是一個有著時代故事,也正用他生命說故事與寫故事的人,此次台東生活美學館希冀透過《文史歲月》的出版,用王老師的經歷史與著述,激起更多人心中,一同來續寫我們東台灣歷史的熱情。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05072.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