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民主臺灣豈能中國香港化?(上)

蕃論戰/KSH/專欄 2016.11.29 00:00
近來密集發生一些攸關國家主權的事件,如馬英九應邀參加馬來西亞民間主辦的「世界華人論壇」,不滿主辦方將他的頭銜改為臺灣前領導人。另一則是總統特使宋楚瑜率團前往秘魯出席APEC領袖會議,我代表團另設置新聞媒體中心,「自貶」在背景寫上「Chinese Taipei Press Conference」、「中華臺北記者會」。但秘魯發放給各國媒體的新聞資料中,明確寫著21個經濟體中,參與APEC的是「Taiwan」,從1991年開始加入,可見秘魯比蔡英文更熱愛「Taiwan」。另外,USCC在報告中指出:香港銅鑼灣書店綁架事件以及媒體和學術自由面臨的壓力「令人打冷顫」,此事違反中國讓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維持高度自治的承諾,擴大港人對於中國侵蝕的擔憂,也激發出九月立法會議員選舉創新高的投票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香港事務完全屬於中國內政,任何外國無權干涉」;「港獨勢力企圖分裂國家,並公開尋求外部支持…,任何借助外國勢力達到自身政治目的的企圖都不會得逞」。2016年10月12日,梁頌恆與游蕙禎在香港立法會的就職宣誓儀式期間,加入效忠香港民族的字句,以英語宣誓時把中國發音成支那及展示「香港不是中國」的橫額,二人被判議員當選無效。 上述例子發生於不同國家,共通點則是「中國以各種形式打壓臺灣與香港,民主蕩然無存。」對1997後號稱「港人自治」與所謂民主行之有年的臺灣,無疑極為諷刺,主要源於中國的不誠實,名副其實的「紙上談兵」。梁頌恆與游蕙禎不過是公開表達熱愛國家,縱有時機不妥,卻應臺不致莫名遭受解職。過去多次有臺灣民眾在比賽拿出國旗宣傳,同樣被禁止。表面上,臺灣是「自己管自己」,但有時到外國與一些場合,根本沒有「民主」這麼一回事。何待「今日香港,明日臺灣」,兩國早已「同步中國化」。有評論家近期撰寫一篇名為<民主是個屁嗎?>的文章,該作談的是香港,可這句話放在臺灣,再恰當不過了。其實仔細回想這幾年的臺灣,確有許多獨裁之處。民進黨的蔡政府卻大量由國民黨執政,這種民主不也是屁?更別提馬英九八年,根本沒真正的走出去,而是走到中國的懷抱,矮化臺灣。 有趣的是,陳雲林來臺時,馬英九不太注重稱呼,自願被稱為「您」。卸任前,馬英九才開始「勇往直前」,如他不顧美國反對,勇登太平島伸張主權;猛嗆日本沖之鳥島礁,力爭漁權;直接回應世衛大會邀請函,強調堅持92共識。馬英九到任期最後一刻,確實都不輕棄「領導」人的大權與重任。只是八年間,另一面的馬英九明明不那麼有膽識,後馬英九時期卻有亢奮作為,全然不同八年任期中多數時刻的憂讒畏譏。八年間,他對改革難以堅持,而常使改革方案胎死腹中,油電雙漲如是,公教退休金改革如是,核四商業運轉乃至兩岸服貿協定施行案,都虎頭蛇尾,成民進黨嘲諷攻擊的對象;藍營支持者由力挺到心灰意冷,更是國民黨再失執政權的禍首。他毫無作為,全然撤守,埋下國民黨選舉大敗的種子。經濟政策打不開瓶頸,民粹主張排山倒海而來,終究讓國民黨再次下臺。這樣的成績單,馬英九當然不甘心,但他能怎麼辦?馬英九就是不信邪,不理民意,常提醒蔡英文絕不能輕棄92共識。儘管蔡英文不想聽、也不愛聽,馬英九依然故我,因為他相信,未來臺灣民眾會懷念他,相信自己是盡責的好「領導人」。當初的民主在馬英九手中變得可笑,不在馬習會爭取臺灣地位,讓臺灣「激似」中國與香港,如今又何必對頭銜耿耿於懷? 民主是可貴的,不過實行的方式常因政治有異,馬英九與蔡英文皆是。冷戰結束,即意味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競賽的終結,但政體是民主或非民主的選擇並沒有完成,反而變得更加複雜和模糊。一方面是中國與蘇聯東歐的比較,一方面是中國與美國的比較,還有一方面是中國與臺灣的比較。民主或非民主的選擇,並沒有使問題一邊倒:民主就一定好,非民主就一定糟。有一個弔詭的現象:中國與香港很多問題的根源是「不民主」,另一方面蘇聯東歐、美國、臺灣很多問題則是因「民主」而起。 這一種互相矛盾對立的現象,令人需要重新審視民主制度。民主化賦予了民眾選擇政黨、領袖的權利和機會,卻並不能保障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民主化也不能保障國家政策的制訂和執行會最優化,甚至不能保障國家不會步入危險。因為,民主選擇的過程由於受民眾和領袖素質、訊息傳播、經濟形勢、國際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最後的選擇是自主的有時卻接近於賭博,而這一賭有時就是四五年,或近十年,足以使國家喪失很大的機會或步入歧途難返。例如川普的當選,表面上是歐巴馬政策的失敗,其實真正變化的是選民而不是歐巴馬,問題在於:是上次選擇歐巴馬正確還是這次拋棄歐巴馬正確?更嚴重的問題是:美國選民的選擇決定了國際政局。選舉之後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後果,需要很多國國民來承擔。 在臺灣,民主化率先於中國和港澳,民主框架及其運作機制也不亞於一般民主國家。但很明顯,臺灣民主偶爾成了民粹的工具,很多選民作了錯誤選擇。選民過去選擇馬英九證明沒有基本的政治責任和承擔,然選民並不容易糾正這個錯誤。於是,人們眼睜睜看著臺灣任由一位沒有誠信、沒有責任、沒有權威的領導人「領導」,當今蔡英文亦「領導」著臺灣繼續分裂、混亂。她的一句:「威權時期大家都服從」,言下之意即是「她威權並無不對」,所以她堅持用林全、不理陳水扁特赦、莫名其妙漲地價稅的一連串「威權」,還難理解嗎?因此民主是文明主流,但民主不可能是萬能的,民主賦予的是民眾選擇的權利,有不少問題反而因民主而變得更難辦,有些是民主必要的代價,有些是民主本身的缺陷。美國和臺灣的民主出現了問題,使不少人產生了對民主的困惑,因為有些缺陷是本應當避免的,民主的捍衛者不能迴避這些問題,需要以積極的態度去改良、提升民主品質。因而有臺獨團體為了確定臺灣地位,主張辦臺獨公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