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天冷雨落寒濕入侵 3道湯品助暖身

中央社/ 2016.11.27 00:00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7日電)氣溫多變,不少民眾出現關節痠痛、腹瀉、眩暈。中醫師吳明珠說,天氣寒涼,若體內多濕,阻擋陽氣循環,身體自然差。可多吃去濕健脾湯品,四神湯、芝麻糊、薏仁漿都不錯。

開業中醫師吳明珠今天受訪時表示,最近氣溫時熱時冷,有時候又下雨,寒氣、濕氣進逼,若加上身體內虛,陽氣就沒辦法好好循環,且體內濕氣排不出去,就會出現關節痠痛、容易腹瀉、頭昏腦脹、眩暈等狀況。濕氣重也會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或咳不停。

除了用藥治療,吳明珠說,日常起居的養生保健很重要,冷天時應避免熬夜,睡眠可以補強陽氣、滋陰,飲食也應均衡,各種顏色的食材都要吃。有些食材有益去濕,如山藥、茯苓、淮山、芡實、蓮子等,又有安神效果,熬成粥吃最好。

外食族不方便開伙,吳明珠表示,市售的四神湯、薏仁漿、黑芝麻糊等,也都很方便取得,只要注意烹調衛生,就沒問題。

吳明珠說,人體的關節處是寒氣、濕氣容易入侵之所,最近不少患者開始抱怨這裡痛、那裡痠,可自製養生熱敷包,取用紅豆、花椒、茴香、鹽巴、蔥白等下鍋炒,包在布包中,加熱使用溫暖關節。

若有腹瀉問題,吳明珠說,這種可反覆加熱使用的熱敷包,也可以放在肚臍周邊穴位上,按摩穴道,有驅寒的效果。

冬季保暖工作要做好,最好採洋蔥式穿法,尤其寒氣容易從腳進入,應穿上襪子,且睡前可用熱水泡腳,在熱水中加點老薑、鹽巴,可幫助濕氣排出,又可助眠。

吳明珠說,很多人冬天到了習慣吃補湯、麻辣鍋暖身,但體質不一定適合補,且太重口味也可能胃食道逆流、胸悶,飲食最好清淡、中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