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八月導演張大磊 受新浪潮電影啟蒙

中央社/ 2016.11.27 00:00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7日電)今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八月」導演張大磊說,台灣新浪潮電影是他的啟蒙老師。這部片和侯孝賢執導的「童年往事」及對他有重大影響的法國電影「四百擊」,也都有相似之處。

台灣新浪潮電影橫跨1980及1990年代,題材貼近現實社會,展現不同於過往的新風格,導演楊德昌和侯孝賢都是代表人物。

除了侯孝賢及楊德昌,對張大磊電影生涯有重要影響的是法國電影「四百擊」,他的微博名稱「特磊弗」就是「四百擊」導演楚浮(Francois Truffaut)的另一種譯名,要向楚浮致敬。

1958年問世的「四百擊」掀起法國電影新浪潮,至今仍是經典。台灣新電影在法國新浪潮之後,曾在世界電影史上占據一頁,而這股風潮也影響了其他地區的電影人。

無獨有偶,「四百擊」、「童年往事」和「八月」都是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周遭環境變化,也都有導演自身經歷的色彩。

張大磊曾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說,「四百擊」讓他明白要拍怎樣的電影,可以用自己的經歷來創作影片。

「八月」還未公開放映,連大陸業界都覺得此片得獎是爆冷門。該片導演張大磊今年34歲,曾在聖彼得堡大學讀電影。他曾說,純粹工業化的電影像一種生產,讓他很不舒服。

「八月」是張大磊的長片處女作,講的是1990年代大陸國企改革背景下,內蒙古一個小鎮家庭的故事,某方面來說,這也是張大磊自己的故事。

1993年11月,中共通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定。從1994年開始,大陸官方選擇了2500多家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試點,開啟國企改革的大幕,許多員工因此丟了工作。

1994年,張大磊正好12歲,也是電影主角曉雷的年齡。包括他的父親在內,許多親戚因為離開工作崗位而變得有閒,他以一個孩子純真的眼光,拍下這一切的變化,用黑白片的方式,留下記憶中的90年代,並以此感謝自己的父輩。

張大磊留學俄國6年,「八月」中也用了俄羅斯音樂。他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說,自己父親一輩有「前蘇聯情節」,小時候也看了很多蘇聯電影,潛移默化形成印象中美好的部分,這是他後來留學俄國的原因之一。

他說,俄羅斯是一個傷感的民族,和天氣及戰爭經歷都有關係,俄羅斯音樂的基調符合這部片的劇情,能襯托出情緒。

張大磊2006年從俄羅斯回到中國,在了解電影工業的工作流程後,他說自己發現很多問題,導演發揮空間不大,劇組常規的工作方式也讓他很不舒服,因此很快就離開這樣的環境,選擇籌拍自己的電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