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幅不幅?食安要讓民眾心服更口服(上)

蕃論戰/KSH/專欄 2016.11.22 00:00
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工作的目的之一,或多或少包括了吃飯的因素,是否病從口入絕對是人身安全的重要課題。政府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來臺,雖然初期仍禁止福島地區食品,福島周邊四縣市則採高風險管控、逐批檢驗的方式輸臺,然而需要耗費的人力成本過高。做好標示通路管控,民眾知道產地,不購買即可,最令人擔心的是臺灣本地的黑心食品,無從辨別,更常有地雷,莫名其妙的吞進肚子裡才是問題。從日本食品進口、勞工一例一休,民進黨被國民黨攻擊卻反擊無力,解釋不清,說明無方,製造機會被見縫插針,這豈止是縫,根本就像是大客車可以長驅直入的雪山隧道,甚至被擴大成反核議題。反核是因為臺灣沒有處理核廢料的能力,加上把三座核電廠蓋在同一個直轄市裡面,萬一出事無法疏散人潮。其實反核與進口日本四縣農產品,根本截然不同。否則難道臺灣食用油現在已很安全了嗎?核災區食品來臺事件的根本核心,就是食安。每每總是出了重大食安問題後,政府才開始勞師動眾對出問題的企業或者行業進行嚴重處罰,然後開始表決心。不可否認,這種做法的確在短期內有一定作用,食安問題會得到一點改觀,之後就不了了之了,食安問題又死灰復燃。事後諸葛亮,監管出了漏洞,民眾還能指望企業都保持著高度的職業操守而確保食安嗎? 幅射食品的產生,在某種程度上是萬不得已,真正可怕的是人為刻意製造的危險食品。如今山珍海味不再可望不可及,與其在幅不幅射的問題作短期的糾結,不如藉此訂定全面完善的措施,讓民眾食得心服又口服。食安從未離開過我們的視線,新聞媒體報導食安問題,常常讓我們驚恐不已。劣質奶粉、三聚氰胺、塑化劑、漂白海帶到頂新黑心油,似有愈演愈烈之勢,概括具以下三項特點: 1、 問題食品的涉及面越來越廣,已從過去的油肉禽蛋菜豆製品、水產品……等傳統主副食品,擴展到水果、酒類、飲料、乳製品……等,呈現全方位。 2、問題食品的危害程度越來越深,已從食品外部的衛生危害進入食品內部的安全危害。過去只注意食品細菌總數,現在是深入食品內部的農藥、化肥、化學品殘留。 3、製造問題食品的手段越來越「多樣」、越來越隱密,從食品外部的走向內部的、從物理的走向化學的。從曝光的有害食品來看,犯罪分子「花樣」翻新、五花八門。沒有道高一尺,只有魔高一丈。 食安對消費者購買的思考行為更是產生了影響 ,食品的選擇性限縮,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1、消費者減少購買臺灣產品,轉而依賴昂貴的進口產品 要重拾消費者信心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同時,食安暴露的不僅僅是企業的問題,而是食安監督管理體制存在嚴重的漏洞,對於消費者來說,只能對這種局面表示遺憾和無奈。 2、尋求替代品 消費者對一些品牌生產的食安有疑慮,會轉而購買其他品牌的同類型產品,尋求替代品,從而激發替代品的需求。 3、暫停購買並持觀望態度 消費者會期待店家或政府能夠吸收教訓,對食安問題進行整頓和改革。當食安事件爆發一段時間後,部分消費者還是期待該品牌能夠生產出合格安全的產品,所以會有相當的消費者對事件持觀望態度。 4、加強對食安的風險認識 經一事長一志,面對頻發的食安問題,消費者普遍加強了對食安的風險認識,同時對於呼籲政府加強食安監督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食安反應的是商家良心,同時也深層次的反應了政府對食安的控制不力才導致了食安問題。雖然食安問題不是好事,卻能從客觀上加強消費者對食安的認識。 5、打擊消費者的信心 食品問題是最能夠直接導致消費者健康甚至生命出現問題的因素,如果食安問題得不到控制和解決,很容易引發消費恐慌和社會動亂,影響社會穩定。 廠商對於食安事件出現後應採取的措施,必須積極快速。 1、召開記者會 公司的處理應當果斷迅速的給廣大消費者者一個解釋,拖而不決只會更加降低公司在消費者心中的信任與好感,畢竟事件發生是既定事實,公司具有不可開脫的責任,及時主動召開記者會對於消費者是一個交代,是對消費者負責任的表現,同時也是公司社會責任感的表現。 2、將事件影響降到最低 公司應當在事件平息之後開展一系列公關活動以挽回公司形象,將事件影響將至最低,使公司營運進入正常。 3、對公司進行徹底整頓 事情發生後須對公司內部和外部的生產運作體制進行檢查和整頓,改正錯誤,重新恢復生產運作。 4、重建公司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消費者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他們基於對公司產品的信任而去購買公司產品,卻由於食安事件的發生使得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損害,對於公司的埋怨可想而知,而沒有因食安事件受到影響的潛在消費者也會因此對公司產品心懷質疑。因此事件發生後,公司應當運用一系列措施,重建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但各種我們不知名的化學物品繼續存在,令人感到憤怒,也讓人們對於社會道德的喪失感到心痛,疑惑為何這些企業會如此猖獗,敢違背國家食安規定?最大的原因是利益的驅使。企業追求利益卻違背了道德,不會得到長遠發展。 另一個原因是政府對這些企業管理檢測不夠嚴格,或許有錢就能擺平一切。 而民眾更難以運用法律來揭發現象、維護自身利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