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血便不一定是痔瘡 及早揪出潰瘍性結腸炎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6.11.15 00:00

出現血便,不一定是痔瘡,除了小心大腸癌前兆之外,也有可能是容易忽略的潰瘍性結腸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多年來即深受此疾病所苦,甚至因為病情加重而辭去首相職務。其實,患者只要能及早確診、積極治療,就能遠離癌變的威脅。

中山附醫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免疫失調而造成。

1名54歲的歐先生,8年前有血便以為是痔瘡,自行買藥3個月未見改善,擔心是大腸癌至居家附近醫院做檢查,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長達一年每天要跑20~30趟廁所,開車時經常得停下如廁,睡覺也得跑廁所不得好眠。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症狀:腹瀉、血便

根據統計,過去十年來,台灣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的人數就增加了81%。中山附醫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免疫失調而造成,通常好發在20-40歲的年輕族群,主要症狀是腹瀉、血便、裡急後重。患者總是急著想上廁所,但卻只有一點黏液、糞便或血,很容易誤以為是痔瘡,延誤診斷和治療,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令人擔心的是,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比起一般人有更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門診中曾有病患健檢發現是潰瘍性結腸炎,沒有規律服藥,5年後發現罹患大腸癌。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最後嚴重到無法控制,或併發症需要以外科手術治療,更需要全腸切除後永久性造口。

為此,中山附醫成立『發炎性腸道疾病特別門診』,盼患者能及早確診、積極治療。而9月份起新型生物製劑通過健保給付後,對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更是一大福音。

生物製劑治療 減少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

林醫師說明,在生物製劑出現之前,過去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是透過皮質類固醇、抗發炎的藥物、免疫抑制劑等治療方式,若上述的治療方式都沒有效果,就只能考慮手術切除大腸。生物製劑能夠抑制腫瘤壞死因子,針對發炎以及免疫問題做調整,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不但能夠減少潰瘍性結腸炎之症狀以及腸道發炎,更能使腸道的潰瘍癒合,降低未來手術的可能性。

健保從9月1日起,陸續給付兩種施打頻率不一樣的生物製劑,經傳統治療療效不好、或是急性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需要有完整評估符合健保規範才能申請使用,施打之後也需要評估療效,才能續用。提醒,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前應配合醫師做潛在風險評估,確認患者的健康狀況適合再進入療程。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0/47997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