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貴於立法》洪水前的台灣 碳交易寃大頭

卡優新聞網/李貴敏 2016.11.09 00:00

好萊塢明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拍攝的環保紀錄片「洪水來臨前」(Before the Flood)正式放映,讓氣候變遷及環保議題,再度引發熱議。

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蒸汽機的發明及煤、鐵及鋼等燃料的應用,使人類由「勞力」進入「機器」時代。然而,在工業快速發展下,為人類帶來便利並累積財富,卻也帶給地球前所未有的破壞與浩劫。臭氧層破洞、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北極冰山崩塌及南極洲永凍層融解等負面訊息屢傳,也讓世人體認環境破壞的危險。

為挽救環境生態,國際社會展開積極行動。有1997年簽訂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2009年「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及2016年的「巴黎協議(ADOPTION OF THE PARIS AGREEMENT)」等,期冀透過國際規範,減緩工業發展對地球的傷害。

其中,「巴黎協議」已於本(11)月4日生效,該協議要求各國自訂溫室氣體減排量及須預撥經費,作為抗暖化基金等。我國政府也提出INDC(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的自主減碳承諾,即在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減量50%。

然則,依據主管機關資料顯去(2015)年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約25,050萬公噸;其中47.84%來自工業及14.60%來自運輸業,其餘13.36%來自服務業、12.61%來自住家、10.46%來自能源相關部門(例如:火力發電廠)、農業則占1.14%。

在火力發電量占比高達78.4%下,核四停建、核一、三廠即將停役,綠能又未能銜接,但政府卻是高喊台灣絕不會缺電。試問,電從那裡來?又如何確保減碳的承諾可以兌現?

「減碳」不是遊戲,也不是「說說而已、不必當真」的選舉口號,而是必須履行的國際承諾。這也是為什麼主要國家早以著手「碳排放」規畫,也有「碳交易」及期貨的出現,更設有碳交易平台,提供無法履行承諾的國家或企業,購買抵充無法達成的數量,以避免因違反減碳承諾,而遭受不必要的國際貿易制裁。

台灣雖在去(2015)年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並明定2050年溫室氣體減少到2005年排放量50%以下。事實上,以台灣2005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289.43百萬公噸來看,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減量至145百萬以下,其可行性令人質疑。

何況,修法容易、執行難,承諾如何兌現,除考驗執政團隊的智慧外,為履行減碳承諾的「碳交易」成本,或減碳承諾跳票所需面臨的他國貿易制裁,勢將再次重創台灣業已低迷的經濟能力。

距離「減碳承諾兌現」不遠的今天,政府責無旁貸,必須務實制定「可行」的減碳方案及配套措施。尤其在規畫前,應正視台灣中小企業占97.69%、其資本額有限且難以承受過高的減碳替代能源成本等情況下,以引導全民共同落實政府的減碳規畫與承諾。

台灣身為地球的一份子,自當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不過目前國內經濟低迷,若無法兌現減碳承諾,台灣經濟勢必雪上加霜。期望政府正視本議題,透過手中各項數據,精準且務實的計算逐年的減碳數據及可行性,並藉以務實規畫輔導、補救措施或替代方案。另一方面,請立即著手「碳排放」交易的規畫及協商談判,以免迫使台灣企業出走,或讓台灣淪為國際「碳排放」交易的寃大頭!

作者介紹:李貴敏,曾任第八屆立法委員,現任金典法律事務所所長,兼任交通大學科法所副教授、東吳大學EMBA副教授。熱情活力十足的她,專注於公共事務的立法正義,現更與卡優新聞網合作,將其理念、思維與情感,透過文章與國人溝通、分享。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刊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