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各國陸續轉向中國,明顯表現在一系列向中國示好的元首務實外交:
首先是8月17-21日,緬甸外交部長兼國務資政翁山蘇姬訪華,美國媒體稱「親西方的翁山在首度執政之後,在訪美之前率先訪華,是中國外交的一大勝利」,這種觀點顯然相當自以為是,並不了解緬甸國情。翁山所面對的緬甸現實如下:
一、緬中邊境長達2000公里,毒品和治安亟需與中國共同治理
二、為了緬甸統一,北部仍有三個叛亂團體需要中國協助斡旋
三、貿易高達四成依賴中國,未來發展也需要中國龐大資金
四、緬甸軍方仍然握有實權,與中國軍方始終維持深厚關係
這四個攸關緬甸政局安定和經濟發展的重大課題,美國顯然都幫不上忙。
然後是10月18-21日,美國在東南亞的最大盟友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訪華演出一面倒「棄美親中」,讓美國丟盡顏面。杜特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演說,直批「看不到美國的實幹」、「跟美國人栓在一起,菲律賓從來沒有得到任何益處」,可說是正中要害道出東南亞各國對美國的主要抱怨。
以貿易為例,2014年菲律賓第一大貿易夥伴是日本,美國是菲最大盟邦,貿易額卻只排第三,竟然落後與菲爆發南海衝突的中國!另如對菲投資,2015年菲律賓前三名投資來源國,依序為荷蘭(33.7%)、日本(22.3%)、南韓(9.4%),美國對菲投資比重竟然不到5%!
也難怪杜特蒂抨擊「看不到美國的實幹」,認為美國只關心美軍基地,只想把菲律賓當做美中對抗的工具。杜特蒂抱怨說:「美國只給了兩架飛機,且機翼下未裝導彈和火箭,我們面前卻有3000架中國解放軍戰機」!他憤怒表示:「這根本就是讓菲律賓送死的完美機會」!
菲美衝突的另一導火線,無疑是杜特蒂的激烈反毒運動。執政百日,菲律賓已有超過2000人在反毒運動死亡,多達26000人被捕,美國不斷抨擊杜特蒂「違反人權」。菲律賓全國4萬2000多個鄉鎮,已經有超過1萬個鄉鎮飽受毒品之苦,馬尼拉甚至有92%區域存在毒品犯罪!杜特蒂認為自己的激烈反毒運動,正是為了搶救菲律賓,美國卻只會說些風涼話!
相對於美國抨擊杜特蒂,中國不但表態協助反毒,還透過中國世紀金源集團董事主席黃如論出資,將馬尼拉附近一座佔地7.5萬公頃的軍營,改建成容納1萬張床位的戒毒中心。對比美國的人權空談,中國對菲律賓反毒如此「實幹」和「給好處」,杜特蒂自然感念在心。
杜特蒂如此旗幟鮮明的「棄美親中」,果然得到豐富回報:不但簽署了總值135億美元協議,還帶回經貿、投資、產能、農業、新聞、質檢、旅遊、禁毒、金融、海警、基礎建設等13個雙邊合作文件。中菲兩國突然走出7月12日的南海仲裁對決,中國也突然從菲律賓的最大威脅變成最大貴人!
緊接著就是10月31日到11月6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即將訪華,同樣也將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並尋求中國投資。事實上,早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對馬來西亞的製造業投資,已經高達3.56億美元,成為製造業最大的外來投資國。中國也被普遍認為,將獲得吉隆玻到新加坡的「雙坡高鐵」合約。
馬來西亞進一步轉向中國,其實也與馬美、馬星關係迅速惡化有關。7月20日,美國司法部在加州聯邦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指控馬來西亞主權基金「一馬發展公司」(1MDB)涉嫌在美國洗錢,將沒收洗錢得來的10億美元資產。7月21日新加坡政府跟進,將沒收「一馬發展公司」的1.8億美元資產。
問題是,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一直擔任「一馬發展公司」顧問委員會主席,直到最近才卸任,美國和新加坡對「一馬」的連番挑戰,自然導致納吉布的極大不悅。恰好在同一時間,中國也對新加坡自告奮勇擔任美國南海仲裁的馬前卒感到憤怒,中馬兩國一拍即合,決定在「教訓新加坡」共同出手。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透露,馬中兩國已經開始協商,將在麻六甲海峽和巴生港(Pelabuhan Klang)之間的凱利島,打造巴生港第三個深水港和自貿區,範圍高達120公里。如果順利進行,中國投資巴生港自貿區將高達73億美元。馬來西亞巴生港目前是全球第12大貨櫃港口,與排名第2的新加坡港,同在麻六甲海峽沿線,本來就存在競爭關係。廖中萊意有所指強調:「70-80%來往麻六甲海峽的船隻,目的地都是中國」,亦即巴生港的第三深水港一旦建成,中國船隻很可能不再停靠新加坡,會改在巴生港卸貨。新加坡屆時除了收取過路費之外,恐怕再也招攬不到港口最關鍵的卸貨和補給業務。
短短不到三個月,原本被各界認定親西方的緬甸翁山蘇姬和菲律賓,紛紛轉向經濟掛帥和務實外交,陸續向中國示好,杜特蒂為了爭取中國投入基礎建設,甚至公開擺出「棄美親中」姿態。馬來西亞也和中國展開麻六甲海峽合作,透過合資擴建巴生港,一方面提升經濟地位,一方面向新加坡施壓。凡此種種,都顯示政府帶動企業的經貿投資,雙方共同追求繁榮,才是東南亞外交的真正王道。
事實上,基於經濟發展考量,陸續轉向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東南亞國家,並不只有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在4月7日親美派總理阮晉勇下台之後,不管是總書記阮富仲和新總理阮春福,也轉向和暫時中國擱置南海爭議,雙方發展更緊密的經濟合作。
與中國向來關係密切的泰國軍方,也透過前將軍、擔任國家改革委員的塔瓦差提出「泰國運河計劃」,目前已在政府成立辦公室,計劃在克拉地峽以南350公里處,挖掘長達135公里、寬350-400米、水深30米的運河,一旦建成,來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船隻,將不再需要經過麻六甲海峽,勢將對新加坡港造成致命性打擊。由於運河建設預算高達500億美元,泰國也希望爭取中國投資。
對比東協各國與中國陸續展開的大型經濟合作計劃,反觀台灣新南向政策,不但資源極其貧乏,也完全看不到像樣的對外投資計劃。以2017年各部會的南向預算為例,總金額竟然只有區區42億台幣,只占總預算1兆9900億的0.2%!另以台灣對東南亞的「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為例,2015年竟然不到1億台幣!對比南韓在2013-15年對東南亞的ODA預算高達10億美元,三年平均下來,台韓光是ODA預算差距,就高達100倍之多!
至於大型南向投資計劃,早在今年6月8日,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就表示,為落實新南向政策,國發會將主導成立民股大於公股的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整合國內投資和整廠輸出,當時曾引起各界高度矚目。但至今已經4個多月,國發會的「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不但毫無下文,甚至有人還質疑陳添枝根本就誤解了新南向政策本意。
對比中國、日本、韓國來勢洶洶、佈局深廣、不斷風生水起的東南亞經濟佈局,台灣新南向政策至今還在空談「以人為本」,不但資源貧乏,缺乏經濟實質,缺乏整體佈局,官員也搞不清楚方向,如此不正視經濟王道的新南向外交,也難怪東南亞各國都興趣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