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本次發表會的重點,以下分別一一摘錄:
1. TV App
Apple 認為,未來的電視將對各種 App 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而針對 TV 的發展,想必 Apple 覺得還有待加強,於是推出了全新的內建 App:TV。
在 TV 中,使用者可以選擇想收看的節目,在這個項目內,搜集了美國主流的有線電視頻道,包括各類影集、綜藝節目或短劇等,當然運動節目與新聞也必不可少,在 TV 上提供的各種內容,也可以在 iPhone 與 iPad 上進行收看,未來想要看到最新節目,或許只要打開 iOS 裝置便可以了!
結合 Siri 的強化功能,不只能夠搜尋節目,甚至還能得知近期的比賽項目與近況,也可以收看運動的分的精華片段,相當吸引人。這個功能要等到 12 月才會開始在美國提供,台灣或許還有得等了。
2. 今年是 Mac 筆電發行的第 25 週年
是的,作為紀念 25 週年的產品,勢必要有所突破,於是回顧了歷來的每一項筆電上的新發明,從觸控板到 Wifi、從隱藏式的轉軸結構到最輕薄的 MacBook Air,以及第一款搭載視網膜顯示器的 MacBook Pro,歷來每一代產品都引領時代的變動,這次 MacBook Pro 新增了 Touch Bar 與 Touch ID 兩項全新配備,讓操作方式有了全新的變革。
3. Touch Bar 與 Touch ID
在最新發表的 MacBook Pro 上,採用了全新的鍵盤設計,每個實體按鍵都採用第二代蝶式鍵盤,更扁平、鍵程也更短。在鍵區的最上方,提供了一片橫式的多點觸控螢幕,取代過去長久以來已經習慣的 Fn 系列按鍵。但這次的鍵區更新,其實不算是破壞性的,畢竟系統功能鍵、Fn 按鍵都還是可以在 Touch Bar 裡面輕易喚出。
其次,也是最受矚目的,是在於這條 Touch Bar 是可以針對各種軟體而擁有許多客製化功能的延伸操作區,例如在影片編輯時,可以作為影片進度條、在 Photoshop 編輯時,可以當作色盤、而在一般的文字輸入時也可以提供 Emoji 表情符號、拼字檢查或是聯絡資訊等,讓在 iOS 中的操作習慣,進而延伸到桌上型裝置中。
在 Touch Ber 的最右側是看似融為一體但實際上獨立運作的 Touch ID,未來在 Mac 上如果遇到網路消費的需求,可以透過 Touch ID 的指紋辨識功能以使用 Pay 支付款項,安全性更佳。
有別於市場上幾乎所有廠商都在將螢幕整個觸控化的設計,Apple 的這次設計,其實充滿了實驗性與挑戰性,實驗性在於過去只有電競類鍵盤或使用到客製鍵盤的延伸概念,但新版 MacBook Pro 的 Touch Bar 除了是個鍵盤外,還能做得更多;挑戰性在於,許多廠商都直接將螢幕觸控化,而 Apple 顯然不願意在新版 MacBook Pro 的顯示器上增加觸控螢幕的功能,挑戰市場的趨勢與走向。
或許 Apple 認為:觸控螢幕就應該留給行動裝置,如果 MacBook Pro 能擁有全觸控螢幕,那麼就可能跟 iPad 或 iPad Pro 的市場相衝突。
4. 四個 USB Type C 外型的 Thunderbolt 3 連接埠
如同 MacBook 將連接埠刪減到極致,這次的新版 MacBook Pro 也在連接不上做了不少精簡,僅留下四組擁有 USB Type C 外觀的 Thunderbolt 3 連接埠,以及一個 3.5 音源插孔,在 iPhone 7 正式拿掉音源插孔的現在,MacBook Pro 還是相對考慮到音樂製作者的相關需求,因此沒有被拿掉。
這四組 Thunderbolt 3 連接埠在規格上有大幅提升,擁有每秒 40Gb 的頻寬、符合 USB 3.1 第二代的每秒 10Gb 的傳輸速率、以及螢幕外接(結合 Display Port、HDMI、VGA 的功能),讓資料與影像傳輸都更加流暢。
5. 不會發亮的蘋果標誌
從去年發表的 MacBook 一直到今天發表的 MacBook Pro 都逐漸拿掉了會發光的蘋果標誌,取而帶之的是拋光且只有反光能力的蘋果商標。這個過去曾經作為 Apple 產品的象徵,現在已經逐漸走下舞台,在螢幕更加輕薄的背後,或許硬要讓 Apple 標誌亮起來也是越來越不容易的事了。
甚至,從這一點可以預料到,未來的 iPad 或 iPhone 也不太可能將發光的 Apple 標誌加入產品設計中,畢竟這有點像是走上 Mac 過去的老路。要知道,Apple 是很不喜歡將舊設計繼續沿用的。
6. 比 MacBook Air 更加輕薄的機身設計
其實從上次的 MacBook 發表後,Apple 旗下的 MacBook Air 就已經不再是最輕薄的筆電產品了,而這次全新的 MacBook Pro 發表後,MacBook Air 竟然一躍成為最厚的產品。13 吋 MacBook Pro 僅 14.9 mm 厚、15 吋版本也只有 15.5 mm 的厚度。再加上 MacBook Air 規格相對低階,MacBook Air 已經成為 Apple 的入門級筆電產品。
7. 銀與太空灰
新版 MacBook Pro 在外觀上也經過重新設計,除了機身更加輕薄外,外型看起來也比較剛硬一些,在顏色方面,這次只提供了銀色與太空灰兩種顏色,還沒有金色與玫瑰金的部分,可能至少要等到明年的小改版,才會再加入新色吧!
8. 強大的效能提升
新版 MacBook Pro 搭載最新 Intel i5 (13 吋) 及 i7 (13 或 15 吋) 四核心處理器,效能都比前一代有大幅度的提升;15 吋的 MacBook Pro 在圖像處理方面也配備了 Radeon Pro 圖形處理單元,這是一款 14 奈米製程的 GPU,能暫存 4GB 的影像,以及 2.3 倍快速的處理能力。
在內存方面,這次採用超快速的新版本 SSD,每秒 3.1GB 的讀寫能力、最大 2TB 儲存空間、以及加快 50% 的效能。雖然規格大幅上升,但續航力仍然保持十小時,出門在外不用怕沒有電。
9. 上市資訊
新版 MacBook Pro 今天開始可以預購,但要等到 2-3 周後才開始出貨。售價方面,舊版 13 吋 Retina 顯示器的 MacBook Pro 為新台幣 41,900 元、新版 13 吋 MacBook Pro 為新台幣 47,900 元,15 吋版本則為新台幣 79,900 元起。
除了以上看點外,本次發表會片頭的影片,其實也是 Apple 強大的優勢,強調 iOS 與 MacOS 的實用性,尤其在於對身心障礙人士的諸多輔助功能,這是 Apple 與其他同類型產品相比時最大的差異,也是最人性化的貼心設計。
目前其他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或是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顯然都忽略身心障礙者的使用需求,而 Apple 則是在所有產品中,就預先提供了各種輔助功能,想必很多 iPhone 使用者都曾經玩過。若不是對人真的有所關心,那麼這些功能是不可能無緣無故出現的。
目前 iOS 10 正式公開後,已經有 60% 以上的裝置更新到最新版本,而就算沒有更新,也至少多數都在 iOS 9,只有 8% 的使用者還在使用更早期的 iOS 版本。在這邊可以看出 Apple 在全面掌握軟硬體設計的能力上,讓消費者更加容易信賴這個產品與系統,相對而言,Android 系統的破碎化,其實也不利於 Android 相關軟體的開發。
以上就是本次發表會的主要內容,如果想要更進一步了解新版 MacBook Pro,歡迎直接前往 Apple 台灣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