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鱟魚生命最後3公尺路化石 科博館重金買下

中央廣播電台/江昭倫 2016.10.19 00:00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然而,足跡化石卻是罕見,彌足珍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今年在全世界最大「美國土桑的精品化石」展售會上,以6萬美金(約190萬台幣)的價格買下極為罕見的侏儸紀時期的鱟魚足跡化石,即日起和其他同樣從美國帶回的35件化石,一同在科博館策畫「土桑化石菁華」特展中展出。

科博館每年都會編列約新台幣300萬經費讓研究人員前往美國土桑精品化石展售會上添購館藏所需礦物或生物化石,今年在財團法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的額外資金贊助下,將會場兩件大亮點「鱟魚足跡化石」與「勾菊石」同時買下,金額分別是6萬美金與3萬美金。

科博館地質學組主任張鈞翔指出,一般生物化石包括實體化石和生物走過足跡的生痕化石,同時並存的化石並不多見,這次購入的「鱟魚足跡化石」就是可見鱟魚實體和牠留下的約長達3公尺足跡,原因可能是覓食或逃避追殺,但專家推測更有可能是該隻鱟魚垂死前的掙扎,才會留下這麼長的足跡,另外在地質年代上該化石屬於侏儸紀時代,也有其代表性。張鈞翔說:『(原音)我們可以說在石板上留下來最後3公尺的這個足跡,有可能是在後於鱟魚牠這個生命或是牠的人生當中最後3公尺的路被保留下來,所以說這個東西從化石上面有訴說這樣的故事;更何況它是1億5千多萬年前,也就是我們地質上所講的侏儸紀時代,在年代上有它的意義,在故事性闡述牠的行為上也有它的意義。』

另一件產於距今約3億5,000萬年前摩洛哥的「勾菊石」,高達150公分,如此大小的勾菊石化石目前全世界只有2件,其中一件就是由科博館珍藏。張鈞翔表示,像「勾菊石」這樣的頭足動物家族演化歷程,貫穿古生代、中生代與新生代,人類甚至從頭族動物的構造原理,創造了潛水艇,非常有趣。

除了「鱟魚足跡化石」與「勾菊石」,科博館策畫的「土桑化石菁華」特展還展出鯨豚重新下海的關鍵證據「龍王鯨」,以及在冰天雪地中靠著犀角鏟雪的「披毛犀」等多樣珍貴化石,兼具可看性和知識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