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中央日報」今天在「Business & money版」指出,三星電子曾於1995年3月在慶尚北道龜尾市的工廠內,將15萬部質量不良手機堆起來焚毀。三星電子以Anycall為品牌的手機在1994年強行匆忙上市後,不良率超過11%。但在這次「火刑儀式」後創下韓國國內銷量第1紀錄。
韓國公關專家和外國媒體一致認為,Galaxy Note7停產停售事件將成為喚醒三星電子質量意識的一個寶貴機會,若應對得當,此次危機可望反而成為三星電子的一次機遇。
專家認為,三星不能在Note7停產停售後掩蓋問題、轉而主推下一款產品。應徹底查明電池起火原因、對發生問題的根源進行反思,然後制訂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對策並公諸於世。
報導指出,韓國Strategy Salad代表鄭龍民(音)建議發行「Note7電池白皮書」。他表示,即使不再銷售Note7,也應表現出對消費者不安事件負責到底的態度,發行白皮書與業界共同分享強化後的安全標準,做出一個榜樣。
也有人認為,考慮到消費者受到的衝擊,三星方面僅是當面換貨或退款是不夠的。鄭龍民指出,對於心情飽受起火消息影響的顧客,僅僅「給予更換同價產品或退款」的補償遠遠不夠,應當以超出他們預期的補償計畫來重振顧客的忠誠度。
也有人主張,應借此機會對研發過程和組織文化進行反思。「華爾街日報」指出,三星電子最大的問題是將生產的重點放在「保障合作公司祕密」和「快速推出產品」上,即眾多類型的零件各自接受安全檢測和認證,導致整合後的產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且對於哪個階段、哪家公司的零件出了問題也難以迅速查明原因。
還有人批評認為,營銷部門支配研發部門的組織文化也應轉變。韓國中央大學經營系教授魏政賢(音)指出,三星電子的組織文化就是,首先制定可最大化提高收益產品的上市日程,然後要求研發團隊按照日程進行配合,但應充分聽取研發團隊的意見來制訂研發日程。
報導指出,速度第一主義也不可避免招致一定程度的失誤。國立首爾大學經營學院教授李京默建議,速度戰是三星電子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不能要求三星電子完全摒棄,但是鑒於產品的複雜性日益增大,應在品質管理過程中投入更多的時間。
另外,還有人認為,若想降低Note7事件的打擊,就得樹立長遠的品牌戰略。延世大學經營學院教授申東燁表示,從旗艦型號到超低價型號用的全是Galaxy品牌,結果一種產品爆出問題就會影響整個智慧型手機業務,因而應針對不同的消費族群推出不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