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會議,充滿某些奇異的現象,會場內分為台上台下,台上黨產委員會包括主委顧立雄有三位,其他黨產委員則坐在台下,顧立雄的對面則只有一個位置,給國民黨代表坐著。
這樣位置的安排,讓人有些搞不清楚,究竟哪些黨產委員該坐台上,哪些又該坐台下呢?而當國民黨中投公司董事長陳樹,行管會邱大展坐上那個對面的位置時,不知怎的,有點一戰二戰後審戰犯的味道,尤其當篤信佛教的陳樹以低沉口氣回答時,頓時讓人覺得有些弱者被欺負的感覺。
陳樹,一個橫跨李登輝陳水扁及馬英九的財經官僚,他曾經是最年輕的金管會主委,也是內閣裡被看好的人選。他出身雲林貧困之家,力靠自己考上許多公職及金融的執照,在馬英九2008年當選總統時,陳樹是他第一任金管會主委,但他因要求調查二次金改案迅速在二天內結案,引發政治不正確,上任四個月即遭拔官。
陳樹對照日前為政治責任下台的金管會主委丁克華,有種令人莫名唏噓之嘆。二次金改固然替馬政府執政分散焦點,但馬政府在金融體系的改革,也因為惡整二次金改,從此停滯不前。丁克華下台,這次也引發很多金融界的反彈,認為政治左右了金融實務專業的考量,究竟會留下什麼後遺症也只能再觀察了。
只是曾經是扁朝財政部次長,也因為處理二次金改得罪藍營的陳樹,這次代表國民黨被認為萬惡組織的中投,與民進黨的政府對峙,走過那段歷史的人,看在眼中,總有種莫名的傷感。這個國家的專業文官總是要葬送在政治裡面,包括扁案牽連了多少的無辜文官,在台灣,文官表現好不好,不在專業在於政治。
最近獨派在檢驗英政府的文官,也是藍不藍,綠不綠,其實現階段有些文官真的不怎樣,也不干藍綠,但為何提不出具體走人的理由來說服呢?難道這樣才能叫獨派,否則以理論政就有失獨派的激情,也呼喚不了支持者了。
黨產委員會的另一奇異現象在於問題的設計,很多黨產委員會從中投公司的前身齊魯公司問起,但只要國民黨的代表不管是陳樹或者邱大展,甚至是辯護律師開口說,齊魯是民國三十九年設立的公司,中投是民國六十年設立的公司,當年發生的事情,要如何從今年62歲(1954年出生)的陳樹口中得到答案呢?
而這種問題從一開始就不斷重複,如果是個中立選民,從頭到尾認真地看下去,就會覺得黨產委員會欠缺戰略設計,問題跟證人之間沒有邏輯性的連結,而且有時候光一個人沒有能力回答時,例如陳樹對一些細節不了解,就必須由行管會補充解釋,但主持會議的人並沒有任何機制可以在一時之間讓問題有清楚的答案。
像這種委員會的開法,真的令人有未審先判的感覺,除非早已認定中投和欣裕台是不當的國民黨黨產,否則證人證詞完全無法有效證明。
這當然是國民黨的策略,但對於國民黨這樣的政黨,更應該有謀略,更應該有設計,有些黨產委員對於政治淵源並不了解,有些年輕到令人懷疑到底知不知道什麼國民黨的不當黨產對於過去及現在政治的影響和脈絡,要他們如何問出一語中的的語言呢?究竟這些黨產委員是政府要擺的門面,還是真正可以發揮清理黨產的功能,這是蔡政府必要深思的問題。
下個星期,我們將再次看到黨產委員會開會,如果還是這般主從不分淪為門面的形式主義方式進行,那早可預言這個黨產委員會可能只會自說自話,作出的結論也可能被議論為先射箭再畫靶。
下次會議,外界期待顧立雄可以坐回主委及會議主席的位置,其他的黨產委員可以發揮更多質疑深度的問題,顧立雄可以隨時請國民黨的人上台,不要給國民黨只有一個位置。不當黨產是新政府上台最具有共識及現有成果的議題,千萬不要在一些細節上搞垮了,新政府連唯一的勝利滋味都保不住。這些需要改進的程序,請問黨產委員會究竟行?還是不行?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