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跑進草堆看野鹿 婦人染萊姆病

中央社/ 2016.10.04 00:00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4日電)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新增1例境外移入萊姆病確定病例,60歲女性在美國接觸野鹿,被草叢中的蜱叮咬感染,這也是今年萊姆病境外移入第2例。

萊姆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藉由被感染的蜱(俗稱壁蝨)叮咬而傳播,不會人傳人。在自然界中,蜱主要寄生在野外鼠類身上,人類會因為被感染的蜱叮咬而遭到感染。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林詠青今天表示,一名60歲台籍女性與家人長期居住於美國麻州,9月11日出現右臉麻痺、手腳有皮疹等情形於當地就醫,14日返台,19日因症狀未改善到醫院,並自述於美國就醫時曾抽血確診為萊姆病,經醫院通報採檢後確認感染。

疾管署表示,這名女性萊姆病潛伏期間(8月11日至9月8日)都在美國,並自述8月中旬曾在麻州一處草堆中接觸野鹿,且在草堆遭蜱叮咬傷,依個案潛伏期間活動史,及萊姆病盛行地區研判感染地為美國。

台灣今年截至目前共2例萊姆病確定病例,都是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為瑞典籍與本國籍,感染國家為瑞典及美國。

林詠青表示,近10年(自2007年起迄今)國內萊姆病確定病例數共12例,都是境外移入病例。

萊姆病主要分布於全球溫帶區域,如美國(尤其是東北部)、北亞、中亞、加拿大、南美洲,以及鄰近的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地,5到8月是高峰期。

林詠青說,萊姆病潛伏期為3至32天(平均7至10天),7到8成感染者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感染初期會有頭痛、發燒、淋巴腺腫大、肌肉疼痛、喉嚨痛、頸部僵硬等類似感冒症狀,若沒有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

林詠青表示,蜱叮咬後會附著在皮膚上吸血,如芝麻般大小,叮咬後24到48小時才會釋放病毒菌,如果在此之前用鎳子將蜱的口器小心移除,可降低感染風險。

林詠青也提醒,若到流行區域或草叢,民眾要加強防範措施,穿長袖、手套、長靴,並使用防蚊液,且返家應檢查有沒有被蜱叮咬或附著,要盡快沐浴、換衣。1051004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