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應該多補充維他命D!兒科醫師指出,維生素D是維持身體鈣質的主要因素,如果小兒血液中鈣質不夠,可使骨骼組織變軟而罹患軟骨病,尤其是兒童在發育期,如果骨骼不能充分鈣化,加上自身的負擔,骨骼就會變形,甚至容易釀成骨折,千萬不可小覷。
張毓珊醫師(如圖)強調,新生兒應該多補充維他命D。(圖片提供/成大醫院)
台南大醫院新生兒科張毓珊醫師,日前收治1名早產兒小宇(化名),比預產期提早4個月報到,因為肺部不成熟,加上反覆感染的緣故,一直住在新生兒加護病房。詎料,住院期間護士阿姨發現小宇的左大腿比平常腫了一些,幫他換尿布碰到腳時也會一直掙扎,好像很不舒服的樣子。醫師幫小宇照了X光,發現小宇的左大腿竟然骨折。
維他命D缺乏 骨折風險增加
抽血檢查發現小宇是因為維他命D缺乏造成的骨折。小宇的媽媽也在醫院工作,平常很少有機會曬太陽,抽血檢查發現媽媽維他命D也有缺乏現象。後來由骨科醫師幫小宇做了固定吊帶,小兒科醫師也開始幫他補充維他命D,小宇的骨折終於才慢慢痊癒了。
張毓珊醫師提醒,給小兒補充適當的維生素D,可以使食物中的鈣進入血液,加強骨骼的鈣化,使骨骼變硬,預防骨折風險,更能夠防治軟骨病。如果缺少維生素D,即使吃了含鈣食物,身體也無法吸收利用。
缺乏維他命D,因素很多,其中日曬吸收不足是主因。(圖片提供/成大醫院)
補充維他命D 可增強鈣吸收
收治個案的成大醫院新生兒科張毓珊強調,鈣是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 而維他命D最主要的功能在增加小腸對鈣的吸收。嚴重的維他命D不足會導致佝僂症,也叫做軟骨病,典型的表現是頭骨軟化和下肢骨頭彎曲變形。
近年研究更發現,維他命D可以增強先天免疫力,降低感染的機會,也可能可以減少過敏性疾病、自體免疫疾病、多發性硬化症和糖尿病的發生。不過這些因果關係,仍需更多大型研究來證實。
日曬吸收不足 危險元素增多
維他命D主要來自皮膚上的膽固醇在受陽光中紫外線照射催化後,形成維他命D3,經由血液送往肝臟和腎臟活化後運送到全身。大多數食物的維生素D含量都不高,含有維他命D的食物,包括:深海的鮭魚、鮪魚、魚油、蛋黃、波特菇和市面上經過維他命D強化的乳製品等。
現代人維他命D缺乏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因為日曬吸收不足。除此之外,緯度、空氣汙染程度、生活習慣等因素也都會影響。尤其是許多女性因為愛美怕曬黑很少戶外活動,或是有塗防曬油和撐陽傘的習慣,這些都或多或少會影響維他命D的吸收。
懷孕婦女 維他命D缺乏比例高
張毓珊醫師指出,只靠母乳哺餵的新生兒是維他命D缺乏的高危險群。世界各地許多研究都發現懷孕婦女維他命D缺乏的比例很高。媽媽缺乏維他命D,透過胎盤傳給寶寶的維他命D少,加上母乳中的維他命D含量本來就不高,寶寶就有很高機會有維他命D缺乏。
嬰幼兒能不能抱去曬太陽?目前已知紫外線暴露會增加皮膚癌的機會,而且越早直接曝曬太陽,日後得到皮膚癌的機會越高,張毓珊醫師指出,因此美國兒科醫學會和皮膚科醫學會建議6個月以下之嬰幼兒應避免直接曝曬太陽,在戶外時也應穿著衣物和帽子遮蔽。
母乳哺育寶寶 建議每日補充400IU口服維他命D
張毓珊醫師解釋,既然媽媽維他命D缺乏的比例很高,母乳中的維他命D不夠,又不建議曬太陽,因此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針對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每天應補充400IU (國際單位)口服維他命D。
使用配方奶的兒童,如果每日進食量少於1,000毫升加強維他命D的配方奶,也需要額外補充400 IU口服維他命D。當每天進食的奶量已經大於1,000毫升配方奶或牛奶,或是從其他食物中攝取的維他命D已達400 IU, 就可以停止額外補充。
【健康小叮嚀】:
維他命D依照來源可分為動物性的D3與植物性的D2,D3的活性大於D2。家長在挑選補充劑時建議以D3優先。尤其維他命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因此建議隨餐服用,食物中的油脂能促進它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