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蔬菜 破地獄票房 河智媛

當孩子有自殺潛在風險因子 新竹馬偕建議家屬盡早陪同就醫精神科

大成報/ 2016.09.18 00:00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醫生,他這樣傷害自己我很擔心…」、「醫生,如果他真的自殺成功怎麼辦?我沒辦法24小時都陪在他身邊…」、「你們都說可以再觀察,難道要出事了才帶過來嗎?」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林恩聖指出,在兒童青少年心智科門診,不少是家長帶著有自殺念頭或已有自殺行動的孩子來就診,而家屬的焦慮在診間表露一覽無遺,也提醒我們正視青少年自殺防治課題。

林恩聖醫師表示,日前新聞報導一名高中生無故曠課,母親代請病假,傍晚下班返家卻發現兒子上吊搶救不治,讓人悲痛不已!校方表示該名學生在校表現正常,學業表現及同儕互動良好,無特殊或輔導相關記錄,對意外深感遺憾。因此,無論是成人或兒童、青少年,自殺處理一向是精神科治療的重點,根據衛生福利部103年的統計,15~24歲者前三大死因依序為:(1)事故傷害:49.2%;(2)自殺(蓄意自我傷害):13.6%;(3)惡性腫瘤:9.8%,可見青少年自殺的預防與介入的確刻不容緩。

林恩聖醫師表示,當孩子有自殺念頭或已有自殺行動時,首要之務一定是確保孩子當下的生命安全,包括執行自殺的方法是否有致命性?身體傷害是否需要內外科醫師立即介入?孩子意識是否清醒?若有生命威脅則應立即就醫;待身體狀況穩定且意識清楚時,才能對自殺行為的整體脈絡進行評估。

林恩聖醫師表示,有研究認為若曾嘗試自殺會增加下一次自殺的風險,因此需謹慎評估孩子心理情緒狀態,例如透過學校輔導、心理衛生機構及精神科醫師,並與家屬討論孩子後續需要注意的地方,或是否需要接受長期的追蹤治療及心理社會介入。

1.研究認為有約一半的自殺個案在進行自殺嘗試前24小時內,會對親朋好友表達想自殺的意圖,因此當孩子曾提及時,需多加留意。

2.統計自殺成功的青少年中,男孩大約是女孩的5倍,自殺嘗試上,女孩則是男孩的3倍,建議特別注意青少年男孩的衝動性。

3.自殺常見方法有上吊、燒炭自殺、跳樓、吞藥等,若孩子使用風險較高的致命自殺方法,警覺性需提高。

4.雖然重度憂鬱症是自殺的顯著風險因子,但並非每個憂鬱的青少年都會有自殺嘗試,不過包括感覺無助、衝動個性、反覆的非法物質濫用、曾有激烈攻擊行為病史都會增加自殺風險;嚴重焦慮和缺乏衝動控制則是自殺從想法到行動的最高危險因子。

5.性傾向也是危險因子之一。當青少年發現自己有同性戀或雙性戀傾向時,可能會增加自殺機率2~6倍,家屬可嘗試尊重及中性地與孩子討論。

6.其他的危險因子包括:家族有自殺史或有家庭暴力;和自殺行為最有關的家庭因素為不當教養,如身體及性的虐待或照顧上的疏忽。

7.自殺嘗試及自殺成功的青少年中,有高達40%的個案至少有過一次先前的自殺嘗試,臨床上也很常見照顧者並未意識到孩子有自殺念頭,因此建議家長直接詢問兒童或青少年關於自殺的想法,研究顯示這樣的做法並不會增加孩子的自殺意念。

林恩聖醫師提醒家長,當孩子有上述的潛在風險因子,或自殺舉動和想法時,建議家屬盡早就醫尋求專業資源協助,避免再一次的新聞事件重演,又或是任一個家庭受到傷害。

《大成報》關心您,珍惜生命,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