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名人私房課 圖文創作者的私房課 馬克x易秉佑 網路圖文作家的生存之道

yam蕃薯藤新聞/文/何星瑩 攝影/陳弘岱 2016.09.13 00:00
以「我是馬克」走紅的圖文作家馬克,不藏私。他告訴以「熱狗人」Line貼圖初試啼聲、今年剛從花蓮女中美術班畢業的易秉佑,什麼是網路圖文創作者的生存之道。 早在以MSN作為主要即時通訊軟體的時代,貼圖就是素人插畫家的起手式。演變至今,透過Line、微信等通訊平臺,貼圖不僅依然風靡,多數還必須要付費購買。 二O一四年,Line宣布開放原創貼圖投稿,素插畫家躍躍欲試,國內也有幾位高中職生成功讓作品在貼圖商店上架,初嘗成名的滋味,以及隨之而來的商業收益。其中,剛從花蓮女中美術班畢業的易秉佑,自創線條俐落、造型可愛的「熱狗人」角色貼圖,獲得校內同學、身邊親友的喜愛。 貼圖主要是在通訊聊天時,隨手用來表達心情,對易秉佑來說,創作貼圖的經驗,與過去所受的正規美術訓練非常不同。年輕人創作資歷有限,如何擴大影 響力、讓大眾看見且喜愛,作品如何維持續航力,這些問題令他相當迷惘。 同是科班出身的插畫家馬克,可說是有經驗的前輩。他所創作的「我是馬克」職場漫畫,八年前從無名小站部落格以「五斗米靠腰系列」起家,一開始也只是為了滿足自我而創作,後來因為故事打中上班族的心,即使轉換平臺,依然是商業邀約不斷的人氣王。不過,高人氣背後,其實也歷經思維轉換以及扎實的投入。 「名人私房課」邀請馬克和易秉佑一起聊創作,透過他們的對談,讓喜愛圖文創作的青年獲得經驗分享,並聽聽從一般創作者到人氣插畫家的過程,有哪 些迷思需要調整、哪些功課必須努力以赴? 問:兩位創作的代表人物分別是馬克和熱狗人,請你們與讀者分享,創造它們的源頭是什麼? 馬:二OO八年的時候部落格還很盛行,很多創作者以部落格作為發表平臺。當時很多題材都有人寫,像生活、兩性,反而是職場這個題材,沒有具代表性 的部落客。當時覺得其實上班族(像我自己也是)滿需要被安慰的,像美國有「呆伯特」、日本有「島耕作」,臺灣卻沒有類似的創作。臺灣是一個對於上班不遺餘力的地方,於是我試著創造一些角色,然後就有了馬克。 易:我注意到國外賣三明治和熱狗的攤販,會有穿三明治裝或熱狗裝的人,覺得很有趣,就畫了熱狗人。他的個性大概是有點搞笑、異想天開。 生存之道1 觀察網路反應,快速調整 易:我很好奇馬克靈感的來源? 馬:早期我會觀察自己以及身邊的同事,另外就是觀察網路。如果我是一個在網路上和大家積極互動的創作者,就會得到很多的回饋,而且他們又是各行各 業的人,因此我在馬克剛開始的時候,只要有人留言,就一定會回覆,現在留言太多,很難全回,但一定會按讚表示我看過了。這就是在觀察,了解大家的 反應、評論,可以讓創作者去調整創作。 問:馬克談到參考讀者反應調整創作內容,易秉佑創作Line貼圖時,經歷什麼樣的調整? 易:開始做貼圖時,角色都只有動作和表情,沒有搭配文字,譬如說哭的模樣,讓大家自己去詮釋在什麼情況使用。後來發現需要做些改變。有時候媽媽會問我,別人傳給她的貼圖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因此我開始嘗試加一些簡單的字詞,像Yes、No、Thanks,讓貼圖意思明確。貼圖的排列順序,也跟著做調整,打招呼的圖放第一排,生氣的圖放比較後面。 不過,我還是想知道,如何拿捏圖像與文字的搭配,能給使用者想像空間,又不會做太死。 生存之道2 讓大家喜歡,比自己喜歡重要 馬:其實文字跟圖搭配,都會有想像空間。譬如「笨蛋」二字,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表情講出來,會產生不同的意思,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也就是需要能夠駕馭這些變化的能力。很多東西確實講死就沒有趣味,但如果用比較賤的表情去講,就會增加趣味。 至於什麼樣的創作方向比較準確?可以多觀察大家最常用的圖、你最常收到的圖,其實就是答案。有些圖沒搭配什麼字,但人家也超愛用,為什麼?創作必須要一直問為什麼,沒有辦法很舒服的享受創作,在看好作品時也沒有辦法單純享受欣賞的樂趣。 觀察的同時,我還會問:這個貼圖到底哪一點感動大家?為什麼我一直收到它?它的優點在哪裡?創作者要有知有覺的過日子,多觀察別人做的東西,然後做得跟別人不一樣。 易:感覺馬克的創作很能打動一般大眾。我想知道,設計這些人物以及創作故事的時候,怎麼預先知道能引起大家共鳴? 我很難去想像或顧慮別人的想法。像做Line貼圖,一開始設想好這一款有四十張,各有什麼用途,等到做出來卻會發現有幾張用不上,取捨之後便會偏向獨 立創作、小眾路線。 馬:其實就是符合人性,並不是我講的題材容易讓人有共鳴,我講的其實是人性,只是背景在職場。 要看你的目標是什麼。如果期待大眾認同,就必須站在大眾角度來檢驗自己的創作,不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能用多元觀點檢驗,就不會是小眾。多數年輕 創作者會犯這個錯──我要做自己喜歡的東西。我的做法相反:先讓大家喜歡,再做出我喜歡的東西。 所以,我畫上班族之前,就考量上班族需要什麼、哪裡最悶,可能需要罵老闆但不能罵,無從發洩……。為了滿足上班族,我塑造一個老闆,他會被Rita虧;塑造一個馬克,他很悶但是他苦中作樂。 除了上班族以外,我也觀察大家使用網路的習慣,然後一路修正我的創作,因為平臺的規則會改變,大家的閱讀習慣也跟著變。 問:剛才馬克提到,年輕創作者經常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請問馬克自身也經歷過這一段嗎? 馬:當然。以前我做廣告的時候,會說這個雜誌稿超棒、肯定會得獎,但這稿子大眾恐怕看不懂,只有我們廣告人懂。問題是,做給專業看跟做給大眾看是不同的東西,我也犯過這樣的迷思。 因為是要給大家看的,所以必須把自己的視野調到跟大眾一樣,再加上專業,做出他們看得懂又厲害的東西,這也是我在創作路上一路調整的地方。 (全文詳見《青春共和國》2016/9 No.11)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