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高惡性乳癌解密:影響存活6大危險因子!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6.09.08 00:00

根據104年衛福部統計處資料,女性乳癌仍然蟬聯十大癌症死亡率之榜,尤其罹患高惡性乳癌更是影響存活率高低的關鍵!為了解開高惡性乳癌的致命危險因子,根據長庚乳癌團隊臨床統計研究發現,患者年齡是否大於70歲,以及癌細胞轉移的部位區別,都是影響高惡性乳癌是否復發與存活的高低的重要危險因子!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一般外科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教授表示,面對乳癌患者,臨床治療上第一時間會從發病者年齡、身體狀態來鑑別其是否為惡化、轉移的高危險群。

現年64歲的鄭女士,在49歲那年確診罹患三陰性乳癌第二期,所幸就醫即時,成功抑制癌細胞擴散。但沒想到7年後,卻再次復發轉移,從右乳房到肋膜,這16年間更是連肝臟、肺臟、骨頭都遭殃,讓她自嘲「能轉移的器官均中獎了」。不過,即便命運弄人,鄭女士仍不放棄希望,在醫師的治療下,勇敢與癌為伍、不向癌症低頭!

高惡性乳癌影響存活6大危險因子 恐有轉移復發風險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一般外科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教授表示,面對乳癌患者的治療,臨床上第一時間會從發病者年齡、身體狀態來鑑別其是否為惡化、轉移的高危險群。除了上述要點外,如何避免乳癌轉移後快速惡化,更是延長患者存活期的重要關鍵!

為了辨識哪些危險因子可用來預測乳癌病情發展,林口長庚醫院乳癌團隊特別以12年間(2000-2012)所收治1,763名轉移性乳癌患者,其中1,224位遠端轉移者的臨床診治資料,來分析其存活情況;並進一步分析高惡性乳癌的危險因子,預測轉移後2年內死亡風險。結果發現,包括轉移至腦、肝、肺而引起明顯病徵;轉移部位超過3處;術後2年內即復發;以及年齡大於70歲、三陰性乳癌等,都是影響乳癌患者預後及存活的重要危險因子。

乳癌轉移部位影響存活 惡性程度:腦>肝>肺>骨(圖表/陳訓徹教授提供)

乳癌轉移部位影響存活 惡性程度:腦>肝>肺>骨

除了根據臨床資料,分析出高惡性乳癌預後的6大危險因子外,林口長庚乳癌團隊也發現,有超過5成(720人)患者於轉移後的2年之內不幸死亡。而轉移者其中又以腦轉移者存活最短,平均僅7.5個月,其次為肝轉移(10.8個月)、肋膜轉移(14.1個月)、肺轉移(19.6個月),至於骨轉移病患(20.9個月)則存活時間較長。

而進一步分析患者背景,更發現年齡大於70歲的患者,78.8%在2年內死亡。轉移的部位越多,2年內死亡率越高。術後無病間期(術後復發時間)短於2年的病友,復發後2年內的死亡率達71%,死亡風險增加1.872倍。而三陰性患者,轉移後2年內死亡也達66.8%。整體而言,如有以上危險因子,死亡風險將增加近2至3倍。

隨著藥物與醫療技術的精進,高惡性乳癌患者如能積極治療,一樣有助延長期其存活期。

此外,研究團隊更長期追蹤6千多名早期乳癌患者,進而比對其中585名發生復發、轉移患者的預後分析。結果顯示,轉移部位越多,則預後越差,與只轉移1處的患者相較,轉移2處者存活期減少將近1年。如轉移至肝臟、肺臟等內臟轉移患者,亦平均少活1年,死亡率高出1.55倍。

高惡性乳癌患莫驚慌!化療搭標靶有助延長存活期

雖然,上述數據確實令乳癌病友及家屬感到心驚恐慌。不過,陳訓徹主任強調,隨著藥物與醫療技術的精進,高惡性乳癌患者如能積極治療,一樣有助延長期其存活期。根據法國跨醫學中心觀察型研究顯示,轉移性乳癌第一線治療使用化療合併標靶,相較於僅使用化療,能明顯改善其存活率;使其從化療的19.8個月,延長至27.7個月。同時,降低3成的死亡風險。

勇敢與癌為伍、積極治療 延長存活期不難

陳訓徹教授強調,只要不放棄治療、保持樂觀,快速惡化乳癌病友也能與癌和平共處。像一開始提到的鄭女士,就是相當好的模範。即使罹癌16年來,轉移部位從一開始的肋膜,到肝臟、骨頭、肺臟,到今年8月甚至轉移至腦部,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治療,其中頭髮全部掉光再重長,也經歷5次;但是,她表示,自己在家人及醫師的支持下,沒有1分鐘曾想過放棄,仍堅持勇敢與癌為伍。

陳訓徹教授也提到,這次的臨床數據分析,幫助醫界掌握高惡性轉移性乳癌的危險因子,並藉此更準確的預測病情發展;讓醫師在擬定高惡性乳癌患者的治療策略時,有更多的參考方針。最重要的是,隨著醫療科技技術的進步,目前乳癌相關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也持續有重大的進展。因此,病友們千萬不要放棄希望,積極治療、樂觀面對,自然能讓自己活的更久、活的更好!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1/4303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