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臺博館解讀臺灣的鴉片戰爭 以古鑑今倡反毒

中央社/ 2016.09.06 00:00
臺博館解讀臺灣的鴉片戰爭 以古鑑今倡反毒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906 17:44:44)瑰麗嫣紅的罌粟,是醫學上天然麻醉性鎮痛藥,也是殘害身心的毒品。從中提煉的鴉片,曾左右近半個世紀的經濟脈動,其衍生的物質文化也值得玩味探究。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近期新增9件鴉片相關典藏文物與32幅歷史圖像,並將於9月17日舉辦主題講座,讓大眾據以回顧黑色鴉片糾纏臺灣長達兩百多年的歷史,正視毒品之危害並積極反毒。

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前身,是1899年創立的南門工場。此工場不僅是臺灣唯一且規模龐大的官營(公營)樟腦加工廠,更曾是繼臺灣總督府製藥所(1896-1904,原址在臺北城小南門外)之後,臺灣唯一的鴉片加工廠(1904-1945),現存於園區內的小白宮(1902)則為臺灣現存唯一的鴉片原料倉庫,見證臺灣鴉片專賣的興衰史。

鴉片,是將罌粟未成熟的種子莢割開後,所滲出之白色乳汁乾燥凝固的產物。鴉片中的嗎啡成分,做為醫學用途為良好的麻醉劑、止痛劑、鎮定劑等各種功能,長期使用會使人產生依賴、幻覺甚至死亡,使用不當的情況,從藥品變為毒品。

1897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頒布舉世聞名的「臺灣鴉片令」,欲以專賣制度成為政府管制吸食鴉片人數及漸禁的手法,但無積極輔導勒戒吸食鴉片的作為也引來臺灣人的不滿。直到蔣渭水領導的臺灣民眾黨,在1930年促請國際聯盟前來臺灣調查後,才有較積極的輔導戒癮措施,並在杜聰明博士研究出的鴉片戒斷方式下逐漸改善。

臺灣總督府在決定施行鴉片專賣後,即由官方先徵收民間私有鴉片,並於1896年(明治29)年3月31日,設置製造鴉片的工場,稱為「製藥所」,專責鴉片的官產官營。1904年鴉片工場由小南門外原製藥所轉移到南門工場內,為當時製造及試驗樟腦、鴉片兩大專賣品重鎮。直至1945年國民政府治臺後,鴉片及鴉片專賣因有違國家一貫政策,由中央明令禁止,並廢除專賣。

臺博館引用蔣渭水先生反對御用的總督府評議會的演講題目「帝國主義的麻醉劑」,借用為麻醉臺灣人心靈的鴉片,邀請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蔣朝根執行長主講「帝國主義的麻醉劑-臺灣的鴉片戰爭」,向民眾介紹鴉片原本的用途、吸食的歷史背景、扭曲的文化、嚴重的副作用、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反毒運動,從毒品勒戒的歷史提醒民眾「健康」、「反毒」的重要性。

主題講座現正開放網路報名(http://www.ntm.gov.tw),聽眾可搭配臺博館南門園區的展示空間,一起回顧鴉片黑金的文化史。臺博館南門園區位於臺北市南昌路一段1號,展示館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9977.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