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口服治療更輕鬆 類風濕性關節炎免挨針

NOWnews/ 2016.09.06 00:00
▲中國醫藥大學內科部風濕免疫科主任黃春明醫師。(圖/醫師提供)一位64歲的阿媽自從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之後,長年吃止痛藥及類固醇,可是手部關節還是經常紅腫熱痛,中國醫藥大學內科部風濕免疫科主任黃春明勸她使用生物製劑,不然關節遲早要壞掉;然而,阿媽想到打針心驚驚,考慮很久還是沒答應,兒女也擔心打針久了會有副作用,也不同意。

阿媽還特別到廟裡燒香擲筊,「神明說不能打針」,結果傳統藥物愈吃愈重,發炎指數卻壓不來,傳統藥物都吃到最大劑量了,這時口服的小分子藥物納入健保給付,黃春明幫阿媽申請使用這種藥物。

黃春明指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傳統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抑制免疫的類固醇、以及免疫調節劑等,大概2到3成患者使用之後病情未有起色,久而久之,受侵害的關節變形破壞。直到生物製劑陸續上市,治療才有突破性的進展,愈來愈多病友不再因病而殘、或因併發症而死亡。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生物製劑至少10種,其中6種針劑及1種口服劑型共計7種也在台灣上市。黃春明依照個別藥物鎖定的生物標靶,區分為抗腫瘤壞死因子(Anti-TNF)製劑,目前有3種,至於分別阻斷B細胞、抑制T細胞、拮抗第六介白質(IL-6)受體的製劑,也各有1種,這些都是皮下注射或是靜脈點滴。口服劑型只有1種,是抑制 JAK激素的小分子藥物。

藥性各有發揮之處,是從不同路徑切斷或抑制某些細胞激素傳遞發炎訊息,進而減緩疼痛與炎症,保護關節免於受損 。目前中央健保署規定,中至重度的病患使用2種免疫調節劑,且其中之一是葉酸拮抗劑MTX,使用6月仍未緩解病情時,即可經由醫師評估申請健保給付使用生物製劑。黃春明估計,獲得健保給付的機會高達70~80%。

生物製劑的效果很顯著,在黃春明的病人中,有位舞蹈老師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在腳踝關節發作,痛到不能走路,遑論跳舞,注射生物製劑之後,重新翩翩起舞;還有木工師傅手指手腕又腫又痛,握著鐵槌敲釘子都辦不到,生物製劑扭轉了病程,得以繼續工作。

由於針劑的打針頻率從1周打針2次到每4周打針1次都有,黃春明說,有的患者怕痛、怕打針,不想使用針劑;或是用到靜脈注射的製劑,每次要上醫院吊點滴1、2個小時,太忙、忘記、住太遠、要出國等等原因,都會讓病患無法按時用藥持續治療。

黃春明指出,口服的小分子藥物的療效和針劑型的生物製劑一樣,感染相關的副作用發生率也大同小異,不影響腸胃功能,對於不方便、不適合、不願意打針的患者來說,早晚吃一顆,就跟吃三高慢性病的藥物一樣,很容易接受,用藥順從性也很高,這是治療用藥的趨勢。

在類風濕性關節患者中,中至重度佔了6到7成,不少患者曾在骨科、復健科、中醫針傷科之間流浪,黃春明提醒患者就診風濕免疫專科醫師鑑別診斷,根據症狀嚴重程度、年齡、肝腎功能、是否同時罹患其他疾病等因素,量身訂制藥物組合,緩解發炎控制病情,必要時預防性治療肺結核或B型肝炎 ,就能過著正常生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