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用藝術演繹燦爛人生 四位旅居紐約傑出台灣藝術家分享成功之路

中央社/ 2016.09.05 00:00
用藝術演繹燦爛人生

四位旅居紐約傑出台灣藝術家分享成功之路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905 16:47:09)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為慶祝成立25周年,自8月份起已陸續舉辦一系列活動,接下來將進行一場大師級的藝術座談,邀請旅居紐約的四位傑出臺灣藝術家,分享他們精彩的創作歷程及奮鬥成功的故事,講座訂於9月7日星期三晚間6時30分在紐約臺灣書院地下1樓視聽室舉辦,邀請喜愛藝術或正在紐約追尋藝術理想的年輕朋友,出席聆聽這系列難得的講座。

紐文中心游淑靜主任表示,本藝術講座為系列活動,首場聚焦於視覺藝術領域,接續並將推出表演藝術講座,邀請傑出旅美舞蹈家等舉行座談。第一場座談《The Road to Success》邀請到四位頗具藝術成就的旅美藝術家,分享他們成功的故事,包括新媒體藝術家葉謹睿教授、抽象藝術大師楊識宏、書雕藝術家陳龍斌,以及攝影家廖健行。這四位藝術家若論輩分資歷,橫跨老中青三代,相信他們的對談可以激盪出不同的火花,並啟迪在藝術這條道路上努力的後進。

葉謹睿在首場座談將擔任主持人,他目前專任紐約時尚藝術學院(FIT)教授,也在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擔任客座教授,教授互動設計及網路藝術相關課程。葉教授出生於台灣台北,1993年赴美求學,1999年以傑出視覺藝術家身分獲永久居留權後旅居美國。近期創作經常以檢視科技對於認知的影響為主軸,藉此反映在數位與類比衝撞之下所產生的各種當代文化現況。近年廣受討論的作品包括:2004年發表於紐約皇后美術館的《液態蒙德里安》;2006年收錄於義大利 MAXXI 美術館 Net Archives 的網路互動系列作品《Equal》;以及2009年發表於柏林 Transmediale 新媒體藝術節的《視軟1.0:神話三部曲》等。

除純藝術創作之外,葉謹睿在數位媒體方面的研究與著作對臺灣數位藝術環境發展有著相當的貢獻。2003年出版了台灣第一本介紹數位藝術的專書:《藝術語言@數位時代》,2005年出版《數位藝術概論:電腦時代之美學、創作及藝術環境》以及2008年出版《數位『美』學?—電腦時代的藝術創作與文化潮流剖析》。近期最新著作《互動設計概論:後數位時代的網站、介面、產品、以及軟體設計的原則》,於2010年底由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楊識宏則出生於桃園縣中壢,1968年畢業於國立藝專美術科西畫組,1979年移居美國紐約。作品富涵濃厚東方情懷,表達了生命情境與生活的體驗,從由內而外的觀照及悠遊於虛實之間,進而達到一種純粹的繪畫性與具體而微的精神表現。藝評謂其畫作頗具自張大千至趙無極一派東方抽象表現味道,亦被國際藝壇視為繼趙無極、朱德群之後最重要的抽象表現主義的華人藝術家之一。

在1984年至1986年期間,楊識宏連續二度獲得紐約市鐘塔畫廊(The Clocktower)藝術基金會的年度藝術家的殊榮,1989年獲紐約州州長頒發「傑出亞裔藝術家獎」,2010年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行「歲月.流光.楊識宏─創作歷程四十年回顧展」。除藝術成就外,楊識宏還是一位理論傳播者,文字創作豐富,長期為台灣《藝術家》雜誌撰寫美術新潮文章,並在1987年以《現代美術新潮》為名集結成書,對於早期將西方各種藝術概念譯介到台灣貢獻良多。

陳龍斌是臺灣旅美藝術家,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碩士、東海大學美術系學士。自九O年代起以資源回收的舊書籍、黃頁電話簿高壓串組而成其雕塑材料,因取材之特殊性而迅速於國際藝壇闖出名聲。書本文本並非為輔助陳龍斌創作思考的主要文化媒介,而是取代金屬、木、石的雕塑材料。陳龍斌關心議題廣泛,其創作主題擴及各種社會、宗教、政治議題,尤其是人類過度消費地球資源的環保議題,以及科技取代閱讀與書寫的人文議題。曾於美國、德國、荷蘭、義大利、巴西、印度、日本、新加坡、韓國、香港及臺灣等國重要美術機構展覽,並多次受各國邀請駐地創作。

陳龍斌在2014年受費城地區知名SEI集團旗下West Collection邀請,創作「作曲家系列」雕塑一組12件,以其獨特「書雕」創作方式雕塑包括巴哈、貝多芬、蕭邦、布拉姆斯、海頓、韋瓦第...等12位世界音樂巨擘之頭像,在費城Kimmel Center表演中心展出。2015年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閱讀小徑-陳龍斌書雕個展》。陳龍斌的書雕藝術創作融合了西方的觀念藝術和東方的木刻傳統,從中開闢出一條立基於個人價值思維,又切入當代文化現象且呼應國際藝術脈動的獨特路線。

廖健行來自臺灣臺中,18歲即留學加拿大溫哥華,中學畢業後定居紐約市,並進入普拉特藝術學院(Pratt)及視覺藝術學校(School of Visual Arts)研讀攝影藝術,獲碩士學位。2005年,以七號地鐵為主軸的系列作品「七號線生活圈」榮獲紐約時報第2屆「Capture the Times﹙捕捉時間﹚」首獎,自此嶄露頭角,獲藝術界重視。

這些年來廖健行已舉辦多次個展及聯展,攝影作品獲數家私人藝術機構和美術館典藏,包括休士頓美術館、皇后美術館、布魯克林博物館、保羅•蓋蒂美術館、諾頓美術館及德意志銀行藝術典藏等。他的攝影作品也刊登於各大報章雜誌,如Art in America, ArtNews、Camera Art、New York Magazine、Photo District News、the New York Times Sunday Magazine、Village Voice。2014年在紐約市美術館展出「組合的真實:廖健行鏡頭下的紐約」共40多件攝影作品;2009年曾獲布朗士區「廣場大道百年紀念計畫(Grand Concourse Centennial Project)」委託,進行該區的攝影紀錄,並於布朗士美術館展出布朗士紀實影像展。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灣書院地址為1 East 42nd Street,欲知更多活動訊息可查詢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網站: www.tpecc.org。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9915.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