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就愛PO吃喝玩樂?原來藏這心理!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出色文化 2016.09.05 00:00

為什麼你要選擇在網路上晾吃吃喝喝事?就算不晾吃喝文也一定和吃喝有關,人生開門幾件事離不開吃喝固然沒錯,但為何此型的你會在社群上晾的比較多?

也許是純粹感官上的滿足,也許是心情上的想放鬆,這世界煩惱太多、快樂太少,還要扣掉快樂時想到快樂並不長久的惆悵。例如網路上常瘋轉有關星期一症候群的插畫,每個插畫家描述大家收假前的樣貌皆如喪考妣,如喪家之犬,網友們都愛的不得了,苦悶的上班生活被檯面化之後就不苦悶了,反而有種集體發洩的快感。如果連在網路上的快樂都不可得,那麼人生的樂趣就更少了。

以前開例行性的辦公室會議時,大家厚厚的資料下都夾著一本迷你文庫本或漫畫之類,現在就變成更不著痕跡的智慧型手機了,定睛下來觀察,滑的都是下班後去哪裡的吃喝玩樂文。有一次我要去開會,見同行的同事兩手空空,忍不住問:你不用拿個書去殺時間嗎,這會要開很久喔。

他無所謂地聳聳肩說,有手機就好了啊,連拿個檔案夾裝裝樣子都不願意,於是我帶去的書當然連翻都沒翻,倒是與幾個朋友透過私訊敲定下次的聚餐,即使人就坐在旁邊,我們也得故作正經、強自鎮靜的透過手機討論某篇食記,忍住臉上的笑而以貼圖代替。

◎生活有樂趣,人生不憂鬱

這很直白易懂,就是個人的興趣嗜好。我還真想不出誰的興趣嗜好跟吃喝玩樂搭不上關係的,若真找不到半樣,我要不是覺得你偽善,就是你的狀況糟到需要看精神科。

每個來做心理治療的個案,不管是什麼診斷,總是會因此失去找尋樂趣的正常功能,吃喝?許多病人都無法確定是否吃了三餐,遑論吃什麼美食了,玩樂?不是失去了跨出門的勇氣,就是過度放縱到成癮甚至自我傷害的程度,過與不及, 早失去了玩樂心。

憂鬱症最重要的判斷標準之一就是「降低或失去興趣感」。一個看來帥氣的大男孩告訴我,他會早在一周前就排好未來一周的飯局,要跟誰吃飯,晚上要做什麼,他無法忍受獨處,這樣會讓他覺得「自己好慘」,這種玩樂是一種病態,因為他並不真的享受玩樂,而是無法忍受寂寞,而且他常讓自己喝醉,雖然看起來是和朋友暢飲到醉,但也表示他必須依賴別人才能得到快樂,不過如果是真快樂,為何要喝到快意識不清?難道與朋友在一起也無法填補內在空虛?

我不細究這麼多,只給他「試著一個人」的家庭作業,試著給自己片刻的獨處並記錄其感受,時間多久都可以。下次晤談時他告訴我,他給自己一個晚上的時間,自己去看電影,吃飯。

看電影還不錯,可能將精神專注在劇情上轉移了注意力,蠻能充分投入電影劇情的;但吃飯就不行了,他開始不安,吃得比平常還快,餐點也留了大半,胃口也不好,為了穩定心情他開始側拍其他獨自用餐客人。他想知道,為什麼獨自用餐的人不算少?這些人看起來如何?這些人看起來並不寂寞,有個人邊扒著一碗拉麵邊配著觀看手機影片,樣子頗能自得其樂,這些觀察也給了他啟示。

會發文或看著吃喝玩樂文,應該是能較能禁得住獨處的,至少他真的能享受當下的樂趣,帶著某些樂趣可以讓他不害怕一個人。

我認識一個部落客是在尋常生活中確實執行吃喝玩樂事的傢伙,他當然不帥,只是兩個孩子的爸爸,沒有光鮮亮麗的生活,有的只有每日騎著歐兜賣載小孩去上公立小學的平凡,但他和小孩玩得很高興,上學途中固定跟幾家店的店狗Say Hello,看到路人穿的勁爆就想分享,夜深人靜時會故意po自己正在燉酸菜白肉鍋的試吃照,搞得大家怨聲載道,買個萬聖節的緊身搞笑裝就可以連po好幾天,自己搞笑完換孩子搞笑,讓我很想說你到底有完沒完啊,看他玩得相當高興,網友也極為捧場,愈白爛反而愈受歡迎。

你不禁訝異尋常事物竟然也可以這麼好玩,想想一個紙箱,就可以讓小貓或小孩玩個老半天,比昂貴玩具還耐玩,這是為什麼?愈單純的東西愈能激起好玩心,或者倒過來說,有好玩心的人連單純東西也能玩得起勁。

門診一個陳年個案,已經把「想去死」掛嘴邊很多年了,這段時間的晤談有一搭沒一搭,他還是很很憂鬱卻也死不了。最近居然跟我說,他架了一個兒童娛樂的網站,和對岸的網友一起開發新遊戲。

這很令我訝異:你不是想死嗎,怎還會想去弄什麼網站?他辯道,反正一下子也死不了,剛好遊戲軟體是他的專業,大陸市場有這個需求所以順便弄一下,就當是幫朋友一個忙,等弄得差不多了把網站交給朋友之後就可以放心去死了。

我聽了心裡直偷笑,明明他已經有了興趣,也有了玩樂心,怎可能還捨得死呢?只要對生活還保持著一定熱度,只要還有辦法關注到身邊的輕鬆事,就還有快樂的可能。興趣感對心理健康的重要,常常見於我與病人之間的對話。

我常問不開心的病人,如果你暫時還死不了、未來還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你會想做什麼?這個願望通常都不會太大,而且都不會是努力賺錢之類,反而是努力想把錢花光光。有人說,想出國玩一趟,也有人說,想和家人吃一頓飯,也有人說,去買一輛跑車,開出去兜風。很好,絕大部分的願望都不難達到,所以你現在還考慮些什麼?

◎代表某種心境與宣示

我們透過某些社群來宣示某種心境,或呈現部分自我的樣貌。一個工作常需要輪班的朋友最愛po的是釣魚釣蝦的動態,在哪裡垂釣的成果最好,釣到的漁獲是什麼。這是某種渴望解脫與自由的想望,或者也可能是工作的沉澱與放空,當釣到大魚再狠狠地烹煮吃掉它時,心中會不會有把噬血老闆給吃掉的快感?

我的學妹因為工作之故,從原本三百萬人口的大都會跑到了只有十萬人的鄉鎮工作,雖然不能說多鄉下,但對於一個愛時髦熱鬧的女孩來說還真是不太適應,為了排遣平日的清淡生活,她開始進行在地的美食任務,下班時就尋覓大街小巷的好料,展開地毯式的吃喝,然後上傳分享,配上360度的擺盤角度。

從「這輩子必去」,到「美到可以忘記工作疲憊」,到「CP值超高」,

讓人直流口水的食記,會讓我們忘了她所處的地方有多偏遠不便(是秘境

美食的概念嗎),誤認為其實她過得很爽嘛,至少還有趴趴走的熱情。吃喝就是代表生活的不服輸,再怎麼苦悶的條件,總有辦法藉由最基本的滿足,達到最基本的快樂。

這宣示就是,我享受生活,樂在吃喝。你會懂我指的吃喝,絕對不是金錢的多寡,超商推出一支新口味的霜淇淋,先搶得頭香發表試吃心得的人,絕對一堆人按讚;我曾做了一件有點蠢的事:排了3個小時買甜甜圈,但沒有一個社群朋友笑我浪費時間,沒吃過的會好奇到底值不值,吃過的則會互相應和給意見,我除了享受排隊等待時的期待感覺,並忙著與周遭人打屁之餘,也享受在網路上與人交會時的短暫火花,這代表我們仍真實的藉由吃喝而存在著。

◎轉移生活的壓力,尋找小確幸

人口愈密集,發展出的APP花樣就愈多,不僅是資訊的交換與提供,甚至可以定點搜尋附近的吃喝玩樂,何故也,當然是人性發展之下的市場需求。

社群的吃喝文只是隨著時代演變不同的表現方式,相同的是對生活的寄情。有人的吃喝文看似平淡,紀錄每頓自己煮過的飯菜,我周遭(包括我自己)有好多把下廚當消遣當遊戲、甚至當成生活態度的人,平常忙起來也許就超商隨便買買、外送一個便當就解決,但當自己想玩食物時,就煞有其事的搞了個華麗的蘆筍鯷魚義大利麵配焗鮭魚彩虹蔬菜,或者花一晚上烤了一個檸檬派,雖然這樣有趣的時刻只占平日平凡生活的兩成,而熟於網路發文的我們,也不至於把別人這種片刻的消遣或歡愉誤認為生活的全部。

至於如何操作這些吃喝文,我有幾個觀察:

*尋常的資訊介紹固然好,能加入自己當下想法或心情的更讚。能感動到自己的才有機會感動到別人,例如這個滷肉飯跟小時候在家裡的記憶一模一樣,看著老爸為自己煮一碗麵線當消夜更是帶點洋蔥。

*分享不忘兼助人,才能擴大了吃喝的範圍,共享其樂趣。例如有更多人不吝提供自己的旅遊經驗,雖不是玩家不是專家,有的是切身經驗的分享,累積許多資訊下來,世界距離更短,夢想更近。

*純娛樂,自娛娛人效果佳。例如想做蛋糕變成發糕;烤麵包忘了放酵母烤成石頭;人到機場才發現行李箱還在台北車站;用衛星導航開車結果導到稻田中央(自己的親身經歷)。這些很有笑果的貼文,會讓自己與別人一整天心情很好。

我不斷地提到,吃喝玩樂這些事很有趣,可以是單純的快樂,也可以有附加價值的快樂,有個偏鄉的國小老師想為她的樂團籌募學費,辦了北中南幾場售票音樂會,但票房並不佳。那是一間位在南投深山裡的原住民迷你小學,從南投市開車還要兩個鐘頭才會到達,老師很著急透過網路來宣傳。當我今天看到寫著「售票艱辛只售出一成」的分享文,心裡想著不如也來聽一場音樂會時,點進去一看票早就賣光光,又再一次驚嘆網友發揮的力量。

這麼容易引燃的快樂,當然會成為網友心中的首選,如果動動手指,例如買個清潔劑就能幫助偏鄉國小生的畢業旅行,讓他們有機會來台北看101,這更是何樂而不為,所以每天很有藉口很愉悅地搜尋團購資訊,網拍好貨,排隊美食,不亦樂乎。

壓力調適的方式很多,在「有愛最美型」中我曾經提到,有些人表達曬愛,是為了轉移對生活壓力的注意,刻意呈現幸福的結果。「吃喝玩樂型」也可能出現類似的狀況,過度放肆玩樂這也可能是一種危險,因為吃喝玩樂回來之後,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如果沒得到放鬆、充電的感覺,那麼壓力還是繼續存在。

與曬愛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有些人的確會從吃喝玩樂中轉移了負面的能量,卻有可能藉機耽溺於這樣的快樂,這就是此類型的人必須注意的代價。

本文出自出色文化《網路社群讀心術》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8/42955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