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素人變生態專家 守護家鄉潮間帶

中央社/ 2016.09.04 00:00
(中央社金門縣4日電)金門縣烈嶼鄉3位素人攝影家,1年多來跟著生態紀錄觀察家洪清漳走遍小金門海岸,用相機捕捉潮間帶生物的美麗身影,集結作品在烈嶼文化館展出中,期盼大家加入關懷生態行列。

長期關懷家鄉生態保育的洪清漳,7年前自國小教職退休;3年前開闢「金門潮間帶」臉書社團,凝聚同好共同關注環境,如今已有4000多名粉絲成員。

其中,家庭主婦蔡咸本來就喜歡海洋,常到海邊走走,既紓壓又休閒;後來跟著洪清漳學拍照,發現原來潮間帶有這麼多寶貴的生物,自此樂此不疲。她說,只要靠著一台新台幣1萬多元的簡單相機,任何人都可以把潮間帶生物拍得美美的。

在公務部門服務的陳秀麗,下班後愛和家人到海邊當休閒;近年因擔心海洋環境惡化,追隨洪清漳拿起相機記錄海洋的變化。她說,退潮通常是在下班後,拍照不會影響到工作。

從事導遊工作的許雅鈴本來愛到海邊尋找石頭,一年多前加入這個團隊;她喜歡邊觀察生物邊撿拾海漂垃圾,還曾在海邊撿到瓶中信。她說,常常下班後來不及換下制服,就趕著到海邊報到,向洪清漳學習,成長很多,感覺快樂又有成就感。

這項「『觀。潮間』金門潮間帶生態攝影展」共展4人共60幅作品。許多畫面是可遇不可求,帶來不少意外驚喜。例如,陳秀麗看到懷孕中的麥稈蟲,帶回家研究,拍攝整個過程。行動快速的角眼沙蟹有「沙馬」之稱─意思是在沙子上跑的馬,平日看到的機會不大,卻逃不過她的法眼,一一入鏡。

蔡咸也很幸運地抓住纓鰓蟲宛如孔雀開屏的剎那,她說,纓鰓蟲十分敏感,而且在要水裡才開的漂亮;拍攝時緊張萬分,等了好幾分鐘,終於透過清澈的海水攫獲纓鰓蟲開屏畫面,「等待是值得的」。

許雅鈴則是把像餅乾一樣的「雷氏餅海膽」,拍得栩栩如生。她說,這種生物台灣只剩下標本,只有金門看得到活體,拍到十分難得。

有別於3位素人捕捉潮間帶生物令人窒息的美,洪清漳空拍小金門海岸,壯觀的上林石蚵林美則美矣,接下來看到因養殖吊掛式海蚵而有的「保麗龍海洋」,卻令人怵目驚心。

洪清漳說,保麗龍碎裂的屑屑,魚蝦吃了,再吃進人的肚子裡,加上屑肩漂到沙灘塞住孔隙,造成底下的生物法呼吸,對海洋和生物的傷害至為深遠。他說,空拍才能看到整個海洋環境的變化;而原本美麗的沙灘,因為不當的小小出海口,造成整個潮間帶沙化日益嚴重,也讓人憂心。

他也透過「金門大橋」照片,提出不同觀點說,未來大橋完工後會對生態和島上經濟、治安帶來很大的衝擊。

觀察潮帶間生物過程中,洪清漳和學員找到許多台灣沒有紀錄的新物種,他們發現了40多種海蛞蝓,其中至少20種台灣或兩岸未曾發表過。每逢有新斬獲,大夥都會很開心,忙著翻閱圖鑑、查詢資料,樂在其中。

洪清漳說,攝影展最大的目的是透過一個個潮間帶美麗的生物,讓大家知道金門的海岸是如此特別,必須齊心維護。他說,蔡咸、陳秀麗和許雅鈴經過1年多的觀察,如今已成可帶隊導覽的專家。「只要你願意,下次展覽主角就是你。3位素人生態專家也說,期盼能盡一己之力,為家鄉帶來一點點改變。攝影展30日閉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