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 醫:胰島素治療越早越好

台灣好新聞/記者林茂榮/新北報導 2016.08.30 00:00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長年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列,糖尿病最可怕之處在於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引起之併發症,包括全身血管系統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可能導致失明、洗腎、截肢等結果。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醫師表示,目前全台灣糖尿病人口約195萬人,平均每10位成人中就有一人罹病,而台灣病患普遍血糖控制不佳、併發症多,最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時間點過遲。

許惠恒醫師指出,胰島素介入治療之時機與後續血糖達標率息息相關,台灣長期以來血糖達標率僅有約3成5左右,與美國某些地區可達5成相比,明顯較低,急需改善。因此中央健康保險署於今年5月公告之最新藥品給付規定中特別新增:「原則上第二型糖尿病治療應優先使用metformin,或考慮早期開始使用胰島素;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倘於使用三種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仍無法理想控制血糖者,宜考慮給予胰島素治療」。許惠恒醫師說,最新健保局規定符合醫界治療共識,因為口服降血糖藥物有其極限,當患者體內胰島素分泌量減少到一定程度後,口服藥物已無法控制好血糖時,就應儘早開展胰島素治療。

杜思德醫師提到,血糖控制若不夠理想時,應該要積極考慮儘早使用胰島素,但有些患者只注意日間的血糖值,卻忽略夜間血糖波動尤其是降低的隱藏危機,其症狀包括夢魘、抽筋、饑餓感等,患者誤以為是鬼壓床、嘴饞,殊不知這正是血糖不穩的警訊,應紀錄症狀並與醫師討論是否有調整治療方案之必要。

杜思德醫師說明,胰島素治療可用於糖尿病各階段,但越早使用對於胰臟的保護效果越大,因為血糖值若居高不下,胰臟將受到葡萄糖不可逆之毒害,傷害分泌胰島素之貝他細胞,可能加速病情惡化,導致併發症產生,以熱門的宮廷劇「羋月傳」譬喻,葡萄糖毒性就有如秦國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威脅胰臟功能,此時就急需同盟國的即刻救援,而最有力的同盟便是胰島素治療,透過胰島素快速壓制葡萄糖毒性,降下過高的血糖值,及早保護貝他細胞。

糖尿病治療績效之重要課題,也是政府與醫界共同努力推動的目標之一。杜思德醫師呼籲,患者應改變對於胰島素之錯誤觀念,了解胰島素對於血糖控制之助益,如前總統李登輝三十年,就一直以胰島素來治療糖尿病。杜思德醫師提醒患者,應確實遵循醫囑,至於照護者也要留意家中年紀大的患者,施打胰島素時是否正確,才能有效用藥,達成平穩控糖之目標。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