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法國製造未必貴 價格之外還有社會考量

中央社/ 2016.08.25 00:00
法國製造專題之二(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25日專電)法國近年新創許多標榜本土生產的小型品牌,「法國製造」難免給人昂貴的印象,卻未必正確,況且消費行為除了價格,還有保障勞工收入、保護本地產業的意義。

在南部城市亞維農(Avignon)開了一家法國商品概念店「CQFD」的夏斯坦涅(Cindy Chastagner)不諱言,「價格是一場每天要打的戰爭,在某些情況下,法國製造的產品是貴一點」,但那是合理反映成本的價格。

以她店裡陳售的「法國內褲」(Le Slip Francais)來說,一條女用三角褲定價26歐元(約新台幣930元),比一條25歐元的跨國品牌內褲或一般商場賣的15歐元內褲貴,但這些內褲的產地都是人工低廉的亞洲國家。

「我們必須瞭解,價格反映的是製造者的收入」,她說,各國薪資水準不同,產品定價也不一樣,「替生產者找到合理的收入,對我來說也很重要」。

法國製造獨立聯盟(FIMIF)發言人余艾(CharlesHuet)說,「我們的最新調查顯示,不管收入多少,每個階層的人都會在意自己購買的東西是否法國製造,這跟收入無關,而是一種社會參與和覺醒」。

他表示,價格是消費者決定購買的因素之一,但法國產品也有各種價格段,有高一點的,也有低一點的,重點在於挑選品質好的東西,不必隔一段時間就棄舊換新。

他認為,消費者會覺得法國產品較貴,有時只是因為法國被賦予了高級、奢侈的刻板印象,實際上,考量到長途運輸等營業成本、本土產業消失或外移等社會成本,法國產品和其他產品的價差並不大。

價格是消費者決定購買的因素之一,不是唯一。去年才成立的法國製造獨立聯盟,不定期針對市面產品做調查,並透過媒體發布結果,一方面讓媒體知道有很多法國產業值得關注,一方面也讓消費者在購買之前有更多資訊去做選擇,讓他們知道,消費不只是掏錢換取商品,也是一種立場表態。

在歐盟,除了食品必須標示產地外,其他商品並不硬性規定,但法國製造獨立聯盟的調查顯示,高達97%的消費者希望所有產品都標示產地,且50%以上的人認為這能幫助他們做出更適當的選擇。

余艾說,歐盟近幾年也在討論是否要強制標明產地,但各國各有利益,無法達成共識;在漏洞之下,有些他國產品假稱「法國製造」,政府又無法一一管制,「一旦消費者發現上當,就會喪失對『法國製造』的信心」。

余艾強調,提倡購買法國製造的產品,並不是仇視外來商品,而是單純鼓勵在地消費,他在異國旅行,基於禮貌和文化體驗,也會盡量購買當地生產的東西,因此更容易意識到消費全球化的弊病。

「我在非洲旅行時發現,幾乎只有食物能買到當地生產的,其他一切,從工業產品、桌椅到衣服,全部都是中國製;貧窮國家無法生產自己需要的東西,這顯然是個很大問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