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臺博館偕藝術家察「顏」觀「色」 臺灣文化美色盡現

中央社/ 2016.08.17 00:00
臺博館偕藝術家察「顏」觀「色」 臺灣文化美色盡現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817 17:02:27)看似簡單的色彩,其實擁有多重的文化意涵!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即日起展出「顏色的基因—色彩與文化特展」,以不同歷史階段和地域族群運用色彩案例,揭露在日常儀禮、器物、年節等活動及物質色彩背後潛藏的文化因子。

今日特展開幕記者會上,臺博館陳濟民館長特別向參與展覽的藝術家致意,並感謝所有出席貴賓及參與創作的原住民及新住民朋友。陳館長表示,本展以顏色連結臺灣的自然生態與多元文化,期待能藉此開啟不同社群的對談和學習。

文化部許秋煌常務次長表示,「顏色的基因」特展在多位當代藝術家的協力參與下,以平易近人的手法帶出複雜深層的文化議題,難能可貴。此展結合色彩詮釋臺灣多元族群的文化傳承及交融樣貌,非常適合國內外巡迴,讓世界看見臺灣美色。

在合成染料發明前,人類即善於用身邊的植物、礦物或動物取得顏色。如泰雅族染織藝術中的色料,還有臺灣盛極一時的藍染產業,都是取自植物莖葉或果實而製成的植物染料。這些色彩經由轉化、融合到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形成多種獨特的色彩文化。

相同的色彩,卻可能擁有不同的意涵。例如紅色和白色,誰是喜慶色?誰是禁忌色?本展以婚姻儀禮為例,從臺灣早期偏好「紅貢貢.金爍爍」的傳統婚禮,對照受西化影響被大量採用的白色婚嫁色彩,帶出早期被視為禁忌的白色,在文化的融合中,轉化為聖潔象徵的變化。還有排灣族、阿美族等原住民族婚俗中呈現的色彩印象。

策展人中華民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熊鵬翥執行長表示,「顏色的基因」特展強調當代藝術和觀眾參與,除建構共寫平臺,也特別邀請張博智、陳若軒、陳怡潔三位藝術家,對應「人與自然」、「人與人」和「人與超自然」三個領域進行創作,引導觀眾反思並再造文化內涵。

擅於利用數位科技轉化日常「不可見為可見」的張博智,在本展中打造一組可採集色彩的多媒體互動裝置,從光的原理探討顏色在語言文化上的交互關係。此裝置可採集觀眾身上的衣著顏色,進行色票及名稱的比對,累積成顏色(基因)資料庫,從觀眾自身看到當下流行的「臺灣顏色」。

藝術家陳怡潔與作家李維菁的作品《我有一雙紅舞鞋》,以紅色作為切入點,將現實與想像堆疊與混合,串聯兩個乍看沒有關聯的文化象徵:安徒生1845年在哥本哈根寫下的童話《紅舞鞋》;與2016年的鹿港景象。邀請觀眾一同想像,穿上紅舞鞋不得停歇的女主角若到了今日的鹿港,將會邁開怎樣的步伐。

長期致力紀實攝影的藝術家陳若軒,在《釆釆眾光》作品中,以光繪手法創作,聚焦在八組異國婚姻故事裡的人物肖像及越洋細軟。透過影像及聲音裝置,討論新住民在生活經驗、社群網絡、哲學思想等接觸與流動,以及婚姻遷徒所帶來的文化重組與創造的過程。

「顏色的基因」特展即日起至9月4日於臺博館南門園區(臺北市南昌路一段1號)展出。展覽期間還有「愛分享x來聽吧!」活動,由策展人與藝術家分享展覽的內涵與作品創作理念;「愛分享x來玩吧!」活動以小朋友與親子為對象,在遊戲中認識顏色與日常生活文化的關連,詳情請參考臺博館官網(http://www.ntm.gov.tw)。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8979.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