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鬼蝠魟數量減 7月起捕撈到須通報

中央商情網/ 2016.08.08 00:00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016年8月8日電)民眾在恆春漁市所見鬼蝠魟,是否列保育類動物受關注。農委會漁業署說,國際間仍可有條件輸出入;但國內尚無數量資料可供評估,所以7月起規定捕撈到須通報,就為了掌握數量。

媒體報導,有民眾 7日在恆春漁市見到鬼蝠魟(Manta Ray)陳屍推車上,質疑已被華盛頓公約列為保育類動物的生物,又成為食材,且國內沒列保育類動物。

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接受電話訪問時指出,研議某生物是否要列入保育類動物,若是海洋生物,須徵詢漁業署意見;但他聽說鬼蝠魟味道不好,應該不是饕客鍾愛的水產,價格應該也沒有特別好。

漁業署副署長黃鴻燕另接受電訪時說,鬼蝠魟是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二,仍可輸出入,但須出示產地證明,以及產地國政府允許輸出證明,才能輸入另一地。

管立豪及黃鴻燕都說,目前沒有鬼蝠魟的數量資料。

黃鴻燕說,鬼蝠魟原本沒有管制捕撈,但數量有減少的趨勢,所以今年7月1日起,規定漁民若捕撈或混撈到鬼蝠魟,不論死活,都要在24小時內通報地方政府或漁業署等指定單位,此措施的施行,是為了解鬼蝠魟的數量,未來政府若要研議是否列為保育類動物時,將有資訊可作評估。

黃鴻燕也說,昨天民眾看到的鬼蝠魟,漁業署沒有收到通報,正與相關單位了解中,要經過調查才知道是混撈到或是其他情形捕撈到;但是目前國內買賣鬼蝠魟沒有觸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