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復育短棘鰏 水試所成功找到對的地點

中央廣播電台/陳林幸虹 2016.07.29 00:00
短棘鰏俗稱三角仔,是台灣的沿近海魚種,近年由於過度捕撈,數量大幅減少,因此,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推動「台灣沿近海短棘鰏漁業資源復育與放流」計畫,今天(29日)宣布已成功將魚苗放流到「對的地點」,增加短棘鰏的數量。目前水試所已經成功養殖500多尾種魚、5萬尾魚苗,並建立人工種苗生產技術,經漁業署核准後,預計於明年11月前放流魚苗。

短棘鰏為暖水性小型魚類,分布於台灣北部、西部、南部等河口或沿岸砂泥底質的水域,是台灣沿近海的高經濟性魚種之一,由於肉質鮮嫩,是海產店或饕客喜愛的魚種,普通大小1尾叫價超過百元,18公分長的體型在市場價格每公斤可達新台幣500元。不過,根據統計,短棘鰏的每小時捕撈漁獲量已從2009年的4.96公斤減少到2014年只剩0.66公斤,數量急遽下降。

因此,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推動「台灣沿近海短棘鰏漁業資源復育與放流」計畫,建立短棘鰏增養殖技術,確立孵育場的棲地環境,並達到「對的魚放在對的地點」的目標,增加短棘鰏數量。水試所所長陳君如說:『(原音)今天把短棘鰏從完整的生態調查以及資源調查以後,將這樣的魚種從它的棲息地,從幼魚就把它釣起來,在我們人工的條件上,把它養成大魚,繁殖出來,這樣的一個苗,我們再放回去已經調查過,認為它的適當的地點做放流,這種模式是希望能夠逐漸推動至我們要放流的魚種,建立基礎資料,建立生態的基礎資料,用野生的魚種來繁殖幼苗,放回它適合生存的地點。』

另外,水試所也建立短棘鰏的人工種苗生產技術,現在育有超過5萬尾的魚苗,其中半數的體長已經達2至3公分,適合放流的幼魚體型為6至11公分,預計11月前放流魚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