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太空計畫邁入第25年之際,國家實驗研究院和小天下團隊攜手合作推出「我愛讀衛星的故事-福爾摩沙的繁星」一書,今天舉行新書發表會,這也是國內首本結合太空科技發展史及台灣太空計畫的科普書。
張桂祥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目前福衛五號升空期程仍在努力,因牽扯兩個問題,包括火箭生產和美國發射場地等問題,前者沒有太大問題,現在就等待運送。
不過,因需使用到美國空軍場地發射,須經過許多協調,台灣要求在今年第三季、希望最晚在10月以前可排程升空,不過目前仍無法做最後確認,預計這一、兩週應可確定時程。
張桂祥提到,太空任務是非常複雜的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任務成功,急是沒有用的。
關於福衛二號退役後到福衛五號升空前的過渡期因應,張桂祥說,過去福二做了很多人道性服務,所以上次尼伯特颱風襲台就有收到日本和泰國的衛星支援,台灣所需衛星影像並無中斷,甚至可能還比之前更多。
記者會上,張桂祥出示包括福衛五號衛星模型及衛星感光晶片,一一向現場的小朋友及小記者們解說太空任務和衛星構造。
他說,福衛五號的光學遙測酬載是由國人百分之百自行研發製作,結合各界力量所成,所以才說是台灣太空史上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具台灣味的一個衛星,同時他有十足信心福衛五號任務一定會成功。
「火箭是高門檻技術」,張桂祥表示,一個衛星任務通常需要5至6年,但若遇到政府預算耽擱問題可能就需7、8年,所以一個人一輩子做不了幾個衛星任務,而台灣也應該要培養一個容許失敗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