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腹膜透析導管植入術 重拾「腎」利人生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6.07.22 00:00

腎臟跟肝臟一樣都是「沈默器官」,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患者出現臉色蒼白、身體虛弱、噁心、嘔吐等症狀時,大多已進入腎臟病末期。醫師提醒,早期預防與治療很重要,唯有注意腎臟健康,才是避免腎臟末期尿毒症的產生。

腎臟跟肝臟一樣都是「沈默器官」,早期幾乎沒有症狀。

新北市1名40多歲的工程師林先生,有腎臟病家族病史,10年前診斷罹患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病第3期,但未有效改善生活習慣。近2個月漸漸覺得容易疲倦、噁心、胃口不好,且皮膚癢,生活及工作大受影響。

患者診斷為肌酸酐 進行腹膜透析導管植入術

患者後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抽血檢查,發現血清肌酸酐(Creatinine)10.4 mg/dl,已達腎臟病末期,泌尿科游智欽醫師為林先生做腹膜透析導管植入手術,讓林先生重拾「腎」利人生。

游智欽醫師(右)為病患檢查導管,固定位置避免導管位移。(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游智欽醫師表示,腎臟是體內的「過濾器」,負責過濾血液、清除老舊廢物,並製造尿液、保持體內水分平衡。血清肌酸酐主要是藉由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來排泄體外,因此可以透過腎小球濾過率的改變,及血液中肌酸酐濃度的變化,來評估腎臟功能受損的程度。

一般血清肌酸酐正常值,男性介於0.7至1.5 mg/dl,女性則是0.5至1.2 mg/dl之間。林先生的血清肌酸酐已達10.4mg/dl,估計腎絲球過濾率8.6 ml/min/1.73m2。醫學上,將慢性腎臟病病程分為5期,當估計腎絲球過濾率小於15 ml/min/1.73m2時,進入慢性腎臟病第5期(末期),表示腎臟功能已衰竭,需要做積極的治療。

慢性腎臟病末期 治療3方向

對於慢性腎臟病末期的治療方法,游智欽醫師提到有3大方向:1是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洗腎),2是腹膜透析(俗稱洗巴肚),第3是腎臟移植(俗稱換腰子)。醫師會依病人身體狀況,評估各項生物數據,給予病人治療方向建議,由病人決定選擇哪一種治療方式。林先生因為年輕,還想繼續工作,而選擇接受腹膜透析治療。

單一腹腔鏡孔洞導管固定技術,將導管放置到最佳位置,於導管下以尼龍線將導管固定。(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單一腹腔鏡孔洞導管固定技術 恢復良好

游智欽醫師以「單一腹腔鏡孔洞導管固定技術」,為林先生做腹膜透析導管植入手術治療。這個手術方式的優點在於只要利用小傷口,將導管放置到最佳位置,於導管下以尼龍線將導管固定,降低日後導管位移需再次手術的機會。

林先生在台北慈濟醫院接受腹膜透析導管植入手術,術後當天即可下床活動,第3天經過腹膜透析導管訓練後,出院回家。預後狀況良好,恢復正常生活。

游智欽醫師表示,年紀大、糖尿病、高血壓、痛風、藥物濫用、家族腎臟病史、蛋白尿、抽菸,都可能損害腎臟功能。如果本身已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務必要配合醫囑好好照顧腎臟功能,否則非常容易邁入末期,不得不慎。

游智欽醫師也提醒,民眾切勿濫用藥物,尤其是未經醫師處方的止痛藥、抗生素、利尿劑或減肥藥。(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尿毒症死亡率高 不亞於癌症

游智欽醫師也提醒,尿毒症號稱「第二癌症」,它的危害可不是蓋的。尿毒症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很多人以為尿毒症就是罹患的一種疾病,但是,實際上尿毒症是慢性腎衰竭的末期,它是各種腎病晚期的臨床綜合。一旦罹患尿毒症,就會引發各種併發症,出現極高的死亡率,醫治的難度不亞於癌症。

另外,要注意的是,急性腎衰竭引起的尿毒症,若能接受適當的診斷與治療,只需短期洗腎,約2週後即可康復,然而,但若是慢性腎臟病引起的纖維化,目前尚無任何藥物可讓纖維化的腎臟恢復正常,不可不慎。

【醫師小提醒】:

民眾切勿濫用藥物,尤其是未經醫師處方的止痛藥、抗生素、利尿劑或減肥藥,還有一些草藥或偏方,因為許多藥物都是透過腎臟代謝,如果腎臟超過負荷,就會損害腎功能。

同時妥善控制血糖與血壓,平常就要適量喝水、不憋尿,不抽菸、不酗酒;把握少油、少鹽、少糖,三少一多的均衡飲食原則,不宜大魚大肉,以免攝取太多高蛋白增加腎臟負擔,加上規律的運動,可預防疾病和維持健康,讓自己擁有「腎」利人生。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4/40267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