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低價是低價,火燒車是火燒車。低價團是旅遊品質的問題,火燒車是遊覽車業者的安檢有沒有做好,以及負責把關的公路總局有沒有敷衍了事的問題,兩者風馬牛不相及。試問,假如這26名旅客是坐復興航空而墜機,我們是應該追究復興航空,還是這26人來台灣是參加低價團或高價團?
15000元來台8天7夜看來不可思議,除了從購物行程賺佣金之外,業者確實沒有什麼利潤空間,但市場上也有6、7萬5日遊的高檔團。正如國人赴泰旅遊(曼谷-芭達雅線),目前市場上有5天4夜2萬8沒有購物行程的團,也有低到1萬2天天購物的團,端看自己的經濟能力做選擇。就連美國團也有團費很低,但每天帶你跑ABC Mall去買善存的。說白了,一分錢一分貨,你不想負擔高團費,你就得購物。
有人說,陸客來台不該以低價為主,應該走高端路線,所以政府就跟著強迫規定一趟行程中要住幾天五星級飯店、每餐餐費應該多少、購物點不能超過幾個等等。但現實的狀況是,台灣在大陸遊客心中的排序甚至不如東南亞,如果不是有一些「國民黨景點」(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和「教科書景點」(阿里山、日月潭)在撐場面,花同樣的錢還不如去泰國或馬來西亞等異文化的國度。「有錢跑歐美日,沒錢跑泰馬台」,所以泰馬台的旅行團一般也就以低價團為主。這是由市場和消費者的能力所決定的,不是政府。
大家都說要走高端路線,但高端不是用強迫住幾天五星級館店就高端得起來的。我們應該反問自己,這幾年外國觀光客已衝到千萬人次,但政府對各景點的軟硬體到底改善了什麼?以北部最熱門的九份為例,每天人擠人,大車小車塞爆狹窄的山路。政府早該限制上山人數,並在山下闢建大型停車場,限制改搭公共接駁車(大陸許多景點早就使用電動接駁車)。許多知名觀光夜市依舊髒亂不堪,維持第三世界國家的水準,一條蘇花高(或蘇花改)喊二十幾年也沒蓋好,讓大量遊覽車每天冒著被落石擊中的危險,而北高捷運的廣播系統也還是用中、英、閩、客四語,不像日韓許多城市早就因應觀光需求而改成中、英、日、韓四語。這些明顯該做的事政府不做,反而偏好用行政規定去拉高團費,豈不本末倒置?
團費高低是自由市場決定的。政府該做的是軟硬體的投資和管理,讓外國人覺得台灣是值得多花點錢的地方,這才是正辦。
【圖片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