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近年實施一連串食品正名政策,包括米量不足的「新竹米粉」得改叫「炊粉」,可可脂不足的巧克力只能稱「巧克力風味糖」等。
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預告「包裝醬油之品名及標示規定」草案,規定只有天然「麴菌」釀造的醬油,才能標示為「釀造醬油」,其餘醬油產品將依製造方式分為「水解醬油」、「混合醬油」或「速成醬油」,讓消費者選購時一眼就能看出醬油製造方式。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許朝凱受訪時說,市售很多醬油都是以化學製程製造,原考慮正名為「胺基酸液」,但因名稱太嚇人,經過各界討論決定在醬油品名前,標示其製作方式。
許朝凱指出,未來標示「釀造醬油」的產品,必須是以大豆、脫脂大豆、黑豆等植物性蛋白,添加小麥、米等穀類蒸煮培養出「麴菌」,透過微生物釀造而成的醬油。
其他醬油怎麼分?許朝凱解釋,「速成醬油」就是用酸或酵素水解植物性蛋白質所得胺基酸液,添加醬油醪、生醬油等再經發酵及熟成製成;「水解醬油」則是用水解醬油胺基酸液,加上釀造醬油半成品後再發酵熟成,省略幾步驟,從半成品開始做並調味而成。
許朝凱說,至於「混合醬油」或「調合醬油」,就是直接用前3種調配而成的,業者須在內容物欄位,清楚標示混合醬油含量百分比。
許朝凱指出,該草案將預告60天蒐集各界意見,預計民國106年7月1日上路,其後製造販售的醬油如未依規定完整標示或有標示不實情形,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要求限期回收改正,並得處以新台幣3萬元至300萬元或4萬元至400萬元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