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大器內蘊博物館-清乾隆瓷器鑑賞專題報導(一)

中央社/ 2016.07.15 00:00
瓷與銅完美結合-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包袱雙連瓶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715 13:49:56)數百年前,掐絲琺瑯技術從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始終給人們一種異國風味,並且華麗奪目。經歷600多年的描摹、燒制,這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終於在雍正、乾隆時期發揚光大,從器物的代稱昇華為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

本期介紹主題『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包袱雙連瓶』為雙連體,此種以包袱裹繫雙瓶的器型,相傳是為了紀念孝莊皇后及順治帝二人相依為命的故事。1643年皇太極駕崩,孝莊皇后年幼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繼承皇位,成為順治皇帝,但朝政皆由多爾袞輔政。孝莊皇后深怕多爾袞叛變篡位,遂盡全力保護與鞏固順治皇帝的帝業及大清基業,因此與多爾袞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

『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包袱雙連瓶』的製作,就像是為了傳達孝莊皇后極力保護年幼即位的順治帝,刻劃出愛子心切的母愛,以及母子二人相依相生的親情。因此包袱雙聯瓶就像是母親以包袱繫子,兩相依偎,彼此不分離。

銅胎掐絲琺瑯器的生產和流傳數量有限,而且多為皇室御用或仕宦商賈之珍藏。當時的工藝極其繁複,須經過錘胎、掐絲、填料(琺瑯釉)、燒結、磨光、鎏金等多項工藝,每項工藝都有很高的要求,『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包袱雙連瓶』特徵為大瓶略呈盤口狀,直頸、碩腹,下收圈足外撇。頸部兩旁附有銜環銅鎏金夔龍,雙耳頸部盤花卉紋一周。小瓶撇口,頸部較短,溜肩,碩腹,底部圈足有鎏金覆瓣蓮紋。雙瓶以藍色琺瑯作地,掐金絲飾彩色勾蓮紋及花卉紋,雙瓶腹部用紅色琺瑯釉為地,以彩團花壽字錦袱裹繫,因此其製作難度更高,非一般工匠可以完成。

而且當時的用料昂貴,其胎以銅胎為主,亦有用金、銀為胎的,琺瑯釉多係進口天然礦石、半寶石加工提煉而成,還須鎏金工藝,耗金量亦大。用料和製作工藝構成了它的成本,比之明清其他瓷器要高出數倍甚至數十倍。因此,一件掐絲琺瑯的成本相當於幾十件官窯,琺瑯器一直到清初都是被宮廷壟斷,因此流傳在外數量相當稀少,在近年各大拍賣中,更陸續拍賣出驚人身價。可見掐絲琺瑯藏品,也漸漸引起了國內外收藏家的關注。而這件『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包袱雙連瓶』更是琺瑯器中難得的傳世佳品。

大器內蘊博物館

07- 656 9674

高雄市大樹區學城路一段153號B1(高雄義大皇家酒店B1)

訊息來源:大器內蘊博物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7274.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