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馬祖藍眼淚 海大證實是夜光蟲

中央社/ 2016.07.11 00:00
(中央社記者王朝鈺基隆市11日電)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透過單離培養的技術,證實馬祖「藍眼淚」中的發光生物之一就是「夜光蟲」。

由海大海洋中心主任蔣國平率領的研究團隊,今年4月起在「藍眼淚」經常出現的介壽澳口沿岸水域採水,利用毛細管在解剖顯微鏡下,將發光生物進行單離培養,證實夜光蟲就是馬祖「藍眼淚」中主要的發光生物之一。

蔣國平表示,夜光蟲(Noctiluca scintillans)是一種異營性渦鞭毛藻(dinoflagellate),屬於單細胞原生生物,渦鞭毛藻綱裡有一半會行光合作用,另一半包含夜光蟲在內,則是靠吃東西維生。

他說,夜光蟲細胞呈透明球形,直徑200-2000微米,腹面後端有一凹下縱溝,在此形成口部,口部之前則有小鞭毛,鞭毛前有一大觸手,用來抓取食物。

至於夜光蟲的發光機制,海大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蔡昇芳指出,夜光蟲發光的部位在細胞膜上,每隻大約含有1萬個發光源,每個發光源大小為0.5到1.5微米。

他說,每個發光源由3個部分組成,包括氧化酵素「發光素氧化(酉每)」,接著需要有「發光素接合蛋白」去抓住「發光素」,而「發光素氧化(酉每)」會氧化「發光素」放出藍色生物光。

蔡昇芳強調,夜光蟲每個光源大約可放出10萬個光子,受到刺激後發光大約僅能持續80毫秒,也就是「一閃即過」,並非如照片上看到整個「藍海」的長期曝光效果。

海大校長張清風表示,在連江縣長劉增應、連江縣議長張永江及立法委員陳雪生的支持下,海大馬祖校區將在明年招生,新設立3個科系,學生3年在基隆校區,1年在馬祖校區學習。

另外,張清風說,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在教育部5年500億元頂尖大學計畫經費支援下,將推動「馬祖海域海洋生態整體調查計畫」,希望能解開「藍眼淚」之謎。1050711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